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模拟课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模拟课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9 17: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模拟课例
  课堂内容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道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以来四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知道科举制开创于隋朝以及科举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
  了解大运河在古代世界运河史上的地位,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通过诗歌对比,多角度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解读《隋朝士兵俑》,知道隋朝暴政的表现和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办法。
  教材分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单元“隋唐时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的统一上承政权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开放的盛唐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这一课也有助于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气象的学习和理解。本课分为“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条理清楚,内容系统,既显得简洁,又有利于学生掌握。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隋朝大运河的路线、科举制实行的重要意义等相关内容。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给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不少学生阅读过《隋唐演义》等小说,对隋朝建立、统一,隋炀帝的暴政等方面内容存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对这方面内容比较感兴趣。再加上经过一学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比较,以及史料研读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为本节课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分析隋朝灭亡原因等探究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重点
  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难点
  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书社2016年8月版
  (3)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4)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版
  (5)骈宇骞译注:《贞观政要》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
  (6)陈清泉、郑天禄:《略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响》(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9期)
  (7)沈为慧、赵剑峰、何成刚、闫璟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8)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9)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0)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中国通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同学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时期。在北方,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期间五胡十六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南方,朝代更迭也同样频繁。天下犹如一盘乱棋!那么,最终是谁破解了这个三百多年来无法解开的困局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第1课走进隋文帝建立的大隋王朝。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二页第1段,结合隋朝疆域图,说一说隋文帝统一全国的过程。
  这位同学叙述的简略、清晰。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然后他剑指南方,灭掉陈后主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首《玉树后庭花》就是陈后主经常和嫔妃们的唱和之作。陈后主整日不理朝政,日日夜夜沉湎于声色之中。589年,隋军进入建康,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后来就有了同学们熟悉的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统一之后的隋文帝励精图治,他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倡节俭。使得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贞观政要》中记载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本上找到资料,来证实此时的隋朝的确经济发达呢?
  同学们找到了课本第2页的图片含嘉仓,含嘉仓是什么呢?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
  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史料证据的意识和素养,看来我们同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意识了。从含嘉仓的数据,我们可以想象到含嘉仓之大,隋朝粮仓之丰实。
  通过上册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晋时期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大士族王导等人很有才能,在朝廷中位居高位。但是东晋时期也有很多没有才能的士族在朝廷为官。这主要源于当时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由中正官评定士人,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但这样的选官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材料谈一谈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同学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很强,担任中正官的大士族往往会选举自己的朋友、属僚甚至亲属,或者收受贿赂,屈服于权势之下。总之,选拔官吏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大士族手中。如果你是隋文帝,你在建立隋朝完成统一后,还会继续实行这样的选官制度吗?
  当然不会。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的继任者隋炀帝则继承和完善了父亲杨坚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正式创立进士科,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正式确立。由于进士科考试出现于隋代,而后来进士科又在其他科目中一枝独秀,逐渐代替和合并了其他诸科,成为考试取人的主导科目,甚至是唯一的科目,因此人们习惯于将进士科的出现看作是科举制的起始。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人才选拔方式改变了选官权力集中于大士族手中的现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除此之外,科举制的建立还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这两段材料继续谈谈你的理解。
  同学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很不错,非常善于思考,条理也很清晰。科举制还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形成了向学的社会风气,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建立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此后,科举制也成了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组图片,有没有同学去过这里?这是位于我们江苏省会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如今已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熟悉的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除了创立了科举制之外,隋炀帝在经济上还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就是著名的隋朝大运河。接下来,请同学们动一动手,根据课本第3页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将右侧老师所画的大运河简图补充完整,并上台展示。
  有的同学标出了大运河所经三个城市的名称。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有的同学不仅标出了城市的名称,还标出了大运河每段河流的名称。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这么一补充,大运河的示意图是不是更完整了呢?
  隋朝大运河长达千里,所经的地方地形复杂,隋朝工匠在开凿的过程中一定是困难重重,请同学们结合大运河示意图,想一想隋朝工匠在长达千里、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开凿大运河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有同学说大运河要穿过好几条大河,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还有同学说大运河要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
  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我们的古代人民只花了6年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建成了这条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这条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了近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大运河的开凿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证明了我国古代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至今,大运河仍在造福炎黄子孙。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千百年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我们来看唐朝诗人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对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不同的评价呢?你的观点又是什么?说说理由。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组长进行总结。
  有小组赞同皮日休的观点,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隋炀帝的贡献非常大。因为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所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隋炀帝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有小组赞同胡曾的观点,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为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而且隋炀帝乘坐龙舟沿运河南下,多次巡游,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对扬州情有独钟,他在有生之年三下扬州。唐朝诗人吴融在唐诗《隋堤》当中提及,正是因为隋炀帝开运河去看琼花,从而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小说《隋唐演义》当中甚至有着这样的顺口溜“隋炀帝下扬州, 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这些说法可靠吗?当然不,后人将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妖魔化了。
  但隋炀帝的确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又好大喜功、不恤民力。除了开凿大运河外,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4第1—2段,结合隋朝士兵俑图,说一说隋文帝的其它暴政。
  说得很好!这幅《隋朝士兵俑》是骑兵俑,从图中可以看出骑兵和战马均披着很厚的盔甲,在隋朝时期,重甲骑兵一度成为主流。除了开凿大运河外,隋炀帝还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三次征辽东。隋炀帝在出征辽东的过程中,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但同时却也使得骑兵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的暴政。回天无力、心灰意冷的隋炀帝,带着萧皇后,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来到了他钟爱的江都。他对着镜子说:我的这颗好头颅,最终会被谁割下呢?618年,隋炀帝在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朝虽然灭亡了,但这个短暂的王朝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充分肯定了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科举制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为广大的庶族子弟们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还有利于提高官员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甚至对现代的选官制度也产生深远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南北交通,有利于隋王朝政权的巩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此外还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繁荣,而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代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隋朝虽然短暂,但它却在中国封建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所面对的是一个长达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破旧山河,但它却能凭借强大的实力,结束分裂,重新统一中国。而且将曾经满目苍夷的中国大地开辟成为一个弥足富强的新世界。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进一步完善,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了另一个鼎盛的朝代。可见,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终前世之乱,而且开万世之福,承前启后,其辉煌的成就以及地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隋炀帝的暴政终归是不得民心的,最终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被叛军杀害后,隋炀帝被葬于扬州西北的雷塘。从唐代诗人罗隐的《炀帝陵》一诗中可以看出,隋炀帝的陵墓只有几亩田那么大,远远达不到帝陵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一代帝王最终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炀帝陵的相关资料,从中体会隋炀帝的功过是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