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3 12:01:2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其中必然出现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邓世昌 D.詹天佑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相关人物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B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邓稼先的事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2018·南通)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可知,这二十年指1956--19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在1957年;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在1966年。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取得每个成就的时间,从而排除①,得出正确答案。
3.(2018八下·普宁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 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 D.“左”倾思想的指导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此可见,中共八大提出主要任务的依据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故B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候,新中国政权已经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C不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出现“左”倾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2018八下·普宁期末)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B.大跃进运动
C.四人帮的努力 D.其他国家的帮助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
四人帮是反革命集团,导致了国家混乱。故C不符合题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故D不符合题意;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发展。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
5.(2018八下·普宁期末)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  )
A.开始 B.扩大 C.高潮 D.结束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的扩大、高潮、结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的通过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6.(2018八下·普宁期末)下列油田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是(  )
A.克拉玛依油田 B.大庆油田
C.胜利油田 D.大港油田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指的是1956——1966年。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故克拉玛依油田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是,故选A;
大庆油田是继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后,于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又一个大油田,而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油田。故B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B不符合题意;
胜利油田是从1964年开始建设的。故C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C不符合题意;
1964年5月15日,位于华北东部滨海地区的大港油田建成。故D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指的是1956——1966年,本题难度适中。
7.(2018八下·揭西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成功探索”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开展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年;
B项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发动“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失误。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8.(2018八下·新会期末)阅读如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到1958年某地水稻产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浮夸风”盛行。所以上图中1958年的粮食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份,是当时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B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到1952年进行的;
C项一五计划指的是1953年到1957年初步建立工业化体系;
D项中共八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9.(2018八下·新会期末)“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反映的运动(  )
A.提高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秩序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吨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吨半”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说法错误;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与材料相符,B项符合题意;
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步是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然后结合选项找出大跃进影响的选项。
10.(2018八下·新会期末)分析下表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A.土地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B项符合题意;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巫溪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答案】(1)毛泽东;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周恩来。
(4)“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好事”是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毛泽东;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2)根据材料一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可知,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拖着病重的身体主持中央工作,挽救了损失,使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恢复和好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人民都非常爱戴他。(4)根据材料三结合中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坏事”是指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好事”是指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2.(2018八下·泰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2)严重缺粮。
(3)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材料一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此后,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在全国的蔓延。
(2)根据材料二“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可知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缺粮。
(3)依据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可知,当时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带来温室效应。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国策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2017八下·邯郸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8年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存在着哪一种现象?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浮夸风盛行。
(3)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热忱和献身精神,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臆断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该路线提出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数字的虚报和对存款的不合理要求可以看出当时农村浮夸风盛行。(3)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森林覆盖率锐减再结合所学可知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如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热忱和献身精神,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臆断等。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其中必然出现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邓世昌 D.詹天佑
2.(2018·南通)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8八下·普宁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 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 D.“左”倾思想的指导
4.(2018八下·普宁期末)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B.大跃进运动
C.四人帮的努力 D.其他国家的帮助
5.(2018八下·普宁期末)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  )
A.开始 B.扩大 C.高潮 D.结束
6.(2018八下·普宁期末)下列油田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是(  )
A.克拉玛依油田 B.大庆油田
C.胜利油田 D.大港油田
7.(2018八下·揭西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8.(2018八下·新会期末)阅读如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9.(2018八下·新会期末)“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反映的运动(  )
A.提高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秩序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0.(2018八下·新会期末)分析下表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A.土地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巫溪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12.(2018八下·泰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3.(2017八下·邯郸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8年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存在着哪一种现象?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相关人物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B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邓稼先的事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可知,这二十年指1956--197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在1954年;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在1957年;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在1966年。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取得每个成就的时间,从而排除①,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此可见,中共八大提出主要任务的依据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故B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候,新中国政权已经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C不符合题意;
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出现“左”倾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
四人帮是反革命集团,导致了国家混乱。故C不符合题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故D不符合题意;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技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发展。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
5.【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的扩大、高潮、结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的通过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6.【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指的是1956——1966年。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故克拉玛依油田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是,故选A;
大庆油田是继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后,于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又一个大油田,而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油田。故B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B不符合题意;
胜利油田是从1964年开始建设的。故C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C不符合题意;
1964年5月15日,位于华北东部滨海地区的大港油田建成。故D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指的是1956——1966年,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成功探索”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开展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年;
B项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发动“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失误。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到1958年某地水稻产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浮夸风”盛行。所以上图中1958年的粮食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份,是当时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B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到1952年进行的;
C项一五计划指的是1953年到1957年初步建立工业化体系;
D项中共八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9.【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吨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吨半”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说法错误;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与材料相符,B项符合题意;
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步是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然后结合选项找出大跃进影响的选项。
10.【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B项符合题意;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1)毛泽东;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周恩来。
(4)“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好事”是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毛泽东;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2)根据材料一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可知,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拖着病重的身体主持中央工作,挽救了损失,使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恢复和好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人民都非常爱戴他。(4)根据材料三结合中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坏事”是指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好事”是指它给党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2)严重缺粮。
(3)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材料一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此后,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在全国的蔓延。
(2)根据材料二“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可知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缺粮。
(3)依据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可知,当时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带来温室效应。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国策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浮夸风盛行。
(3)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热忱和献身精神,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臆断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该路线提出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数字的虚报和对存款的不合理要求可以看出当时农村浮夸风盛行。(3)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森林覆盖率锐减再结合所学可知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如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热忱和献身精神,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臆断等。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