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3 13:44:14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2018八下·来宾期末)下列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A.人们用手机上网 B.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C.小明家在市区购买了商品房 D.乘坐京沪高铁旅行
3.(2018八下·宝安期末)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体现了我国(  )
A.稳步推进改革开放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D.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
4.(2018八下·普宁期末)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邓小平提出,希望中央下放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个想法,随后,中央决定设立(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5.(2018八下·揭西期末)被称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
A.深圳 B.重庆 C.上海浦东 D.武汉
6.(2018八下·新会期末)如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7.“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8.(2018八下·白云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人们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吃得健康,少年儿童从有学上到要上好学……但这些理想追求与当前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B.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享乐奢靡之风盛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9.(2018八下·东台月考)2018年4月14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隶属我国广东省 B.海南曾是对外开放的扩大窗口
C.历史上曾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D.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
10.(2018八下·长春月考)199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开发区是(  )
A.深圳 B.海南岛 C.上海浦东 D.珠海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宣城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材料二: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中最大的是哪个?
(2)图一和图二各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
(3)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格局?
(4)说一说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影响?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邓小平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该构想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的问题提出的
(3)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我国制定发展战略应该注意什么
1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重大抉择】据提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会 议 重 大 决 定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 代 1980 1981 1982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学史明智】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用手机上网、购买商品房、乘坐京沪高铁旅行都是我国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表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前,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粮票、布票等票证。故B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时代代入感,方可答对此题。
3.【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我国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接着开放内地,到此时已经30多年了,如今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说明了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开放,而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属于国家统一方面的做法,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是仅限于一两座城市,因此不能说是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故答案选A。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解答,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得出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但在全会召开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1980年对外开放开始实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政府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外资、侨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经济开放区四指的上海浦东开发区,B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开放城市指的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C项不符合题意;
特别行政区是指香港和澳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79年4月”,由此得出答案。学生要掌握1980年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5.【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从80年代建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扩大。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开发区成为令人瞩目的国际化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
深圳是1980年设立为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A项不合题意;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和武汉成为内陆开放高地。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结合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6.【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我国在1980年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1980—1994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BCD和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1980年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借助国家给予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建设促进了广东出口额的快速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发动的,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实行的,B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的,D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需要学生掌握经济特区的内容。
8.【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类似材料中的“人们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吃得健康,少年儿童从有学上到要上好学”的矛盾,说明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C不符合题意;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需要学生分析实质,进而得出结论。
9.【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可知,海南是独立的省,不是隶属广东省。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海南是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对外开放的扩大窗口不是海南,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海南建省和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扩大,没有使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海南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谁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故A不符合题意;
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8年,故B不符合题意;
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故D不符合题意;
1990年我国建立起来的经济开发区是上海浦东新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点的内容,需要熟记。
11.【答案】(1)改革开放;海南岛经济特区。
(2)浦东大开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逐步形成了一个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使我们能迅速了解和学习世界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为开阔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特区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88年,我国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特区发展的模式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依据图片中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我国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所以图片一反应的历史事件是浦东大开发。第二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2001年11月11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上签字。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典型事件。
(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决定实行四步战略。第一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第二步: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1985年,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放区;第四步:内地;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包括衣食住行等)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变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2)本题主要考查浦东大开发。(3)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12.【答案】(1)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一国两制”;台湾。
(3)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4)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2)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3)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归纳,可知邓小平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把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进行结合,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系统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4)题,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后,概括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3.【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2)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作用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2.(2018八下·来宾期末)下列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A.人们用手机上网 B.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C.小明家在市区购买了商品房 D.乘坐京沪高铁旅行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用手机上网、购买商品房、乘坐京沪高铁旅行都是我国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表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前,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粮票、布票等票证。故B不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时代代入感,方可答对此题。
3.(2018八下·宝安期末)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体现了我国(  )
A.稳步推进改革开放 B.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D.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我国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接着开放内地,到此时已经30多年了,如今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说明了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开放,而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属于国家统一方面的做法,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是仅限于一两座城市,因此不能说是逐步增加沿海开放城市。故答案选A。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解答,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得出答案。
4.(2018八下·普宁期末)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邓小平提出,希望中央下放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个想法,随后,中央决定设立(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但在全会召开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1980年对外开放开始实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政府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外资、侨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经济开放区四指的上海浦东开发区,B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开放城市指的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C项不符合题意;
特别行政区是指香港和澳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79年4月”,由此得出答案。学生要掌握1980年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5.(2018八下·揭西期末)被称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
A.深圳 B.重庆 C.上海浦东 D.武汉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从80年代建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扩大。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开发区成为令人瞩目的国际化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
深圳是1980年设立为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A项不合题意;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和武汉成为内陆开放高地。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结合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6.(2018八下·新会期末)如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我国在1980年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1980—1994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BCD和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1980年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7.“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借助国家给予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建设促进了广东出口额的快速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发动的,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实行的,B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的,D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需要学生掌握经济特区的内容。
8.(2018八下·白云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人们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吃得健康,少年儿童从有学上到要上好学……但这些理想追求与当前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B.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享乐奢靡之风盛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类似材料中的“人们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吃得健康,少年儿童从有学上到要上好学”的矛盾,说明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C不符合题意;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需要学生分析实质,进而得出结论。
9.(2018八下·东台月考)2018年4月14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隶属我国广东省 B.海南曾是对外开放的扩大窗口
C.历史上曾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D.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可知,海南是独立的省,不是隶属广东省。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海南是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后,我国增设的经济特区。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对外开放的扩大窗口不是海南,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海南建省和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扩大,没有使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海南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本题难度适中。
10.(2018八下·长春月考)199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开发区是(  )
A.深圳 B.海南岛 C.上海浦东 D.珠海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谁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故A不符合题意;
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8年,故B不符合题意;
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故D不符合题意;
1990年我国建立起来的经济开发区是上海浦东新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点的内容,需要熟记。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宣城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材料二: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中最大的是哪个?
(2)图一和图二各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
(3)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格局?
(4)说一说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改革开放;海南岛经济特区。
(2)浦东大开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逐步形成了一个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使我们能迅速了解和学习世界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为开阔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特区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88年,我国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特区发展的模式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依据图片中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我国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所以图片一反应的历史事件是浦东大开发。第二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2001年11月11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上签字。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典型事件。
(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决定实行四步战略。第一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第二步: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1985年,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放区;第四步:内地;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包括衣食住行等)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变化。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2)本题主要考查浦东大开发。(3)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邓小平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该构想首先是针对哪一地区的问题提出的
(3)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我国制定发展战略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1)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一国两制”;台湾。
(3)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4)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2)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3)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归纳,可知邓小平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把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进行结合,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系统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4)题,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后,概括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某校开展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重大抉择】据提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
会 议 重 大 决 定
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 代 1980 1981 1982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6.7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学史明智】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2)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材料中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请列举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作用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