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018八下·来宾期末)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2018八下·来宾期末)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从下表中资金流向可以看出此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是( )
项目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完全放弃了农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D.把发展交通运输等放在首位
5.(2018八下·普宁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发展交通运输业 B.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2018八下·普宁期末)我国政府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7.(2018八下·揭西期末)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8.(2018八下·新会期末)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9.(2018八下·新会期末)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10.(2018八下·新会期末)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8八下·晋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产量增长100%。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12.(2018八下·崇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3~1956年,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84.9亿元,其中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151.5亿元,对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26.4亿元;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农业总产值为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业总产值6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6%和4.8%;交通运输业有明显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1)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规划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2)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13.(2017八下·临清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请回答:
(1)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说明当时我国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项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性文件,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需要学生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远远高于流入农业的资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A符合题意;完全放弃了农业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和把发展交通运输等放在首位与题干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数据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发展重工业,需要学生掌握,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
5.【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体现的是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低,特别是重工业非常薄弱,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符合题意;
发展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轻工业与题干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不符,故AC不符合题意;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与三大改造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和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对比。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劲射,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执行了“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一五”计划,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
而选项BC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
选项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体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由此结合每个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8.【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和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对比。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建立了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场、武汉长江大桥等。题干诗句表达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10.【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多年前,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由此得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重心:重工业。
成就:①交通运输领域: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②工业领域: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都属于重工业,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非常落后,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基于这一国情,1953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内容反映了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都有增加。说明在1952——1957年之间发生的历史史实,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工业发展原因: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 1956年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原因:1956年基本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依据前面的问题可知“这一时期”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交通运输领域: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并修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工业领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和作用。
12.【答案】(1)我国经济在“一五”计划期间飞速增长。中国人民刚刚获得解放,涌现出巨大的建设热情;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不同意。“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一五”计划期间飞速增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刚刚获得解放,涌现出巨大的建设热情;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并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措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进行工业化建设(或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调整生产关系)。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非常落后的状况;为该表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发展重工业。(2)根据材料中“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和图片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是进行工业化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2)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说明当时我国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项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2018八下·来宾期末)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性文件,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需要学生掌握。
4.(2018八下·来宾期末)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从下表中资金流向可以看出此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是( )
项目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完全放弃了农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D.把发展交通运输等放在首位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远远高于流入农业的资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A符合题意;完全放弃了农业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和把发展交通运输等放在首位与题干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数据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发展重工业,需要学生掌握,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
5.(2018八下·普宁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发展交通运输业 B.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体现的是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低,特别是重工业非常薄弱,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符合题意;
发展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轻工业与题干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不符,故AC不符合题意;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与三大改造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和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对比。
6.(2018八下·普宁期末)我国政府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劲射,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7.(2018八下·揭西期末)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执行了“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一五”计划,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
而选项BC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
选项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体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由此结合每个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8.(2018八下·新会期末)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和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对比。
9.(2018八下·新会期末)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建立了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场、武汉长江大桥等。题干诗句表达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10.(2018八下·新会期末)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多年前,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由此得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8八下·晋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产量增长100%。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重心:重工业。
成就:①交通运输领域: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②工业领域: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都属于重工业,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非常落后,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基于这一国情,1953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内容反映了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都有增加。说明在1952——1957年之间发生的历史史实,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工业发展原因: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 1956年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原因:1956年基本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依据前面的问题可知“这一时期”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交通运输领域: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并修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工业领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和作用。
12.(2018八下·崇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3~1956年,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84.9亿元,其中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151.5亿元,对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26.4亿元;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农业总产值为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业总产值6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6%和4.8%;交通运输业有明显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1)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规划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2)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我国经济在“一五”计划期间飞速增长。中国人民刚刚获得解放,涌现出巨大的建设热情;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不同意。“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一五”计划期间飞速增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刚刚获得解放,涌现出巨大的建设热情;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并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3.(2017八下·临清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请回答:
(1)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措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进行工业化建设(或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调整生产关系)。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非常落后的状况;为该表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发展重工业。(2)根据材料中“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和图片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是进行工业化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2)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