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校: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教时:1课时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型:研习·活动课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积累实词、虚词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义,分析外交辞令,正确诵读对话,欣赏本文高超的语言艺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体设想:本课拟以《左传》选文为底本,以诵读感悟为途径,以说辞鉴赏为关键,欣赏古代优秀文化作品,汲取民族智慧,丰富传统文化底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激发,导入新课。引出文题交流,倾听,入境名著激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二研习文本,整体感知。问题引导:①:本文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退”怎么理解?有什么用法特点? ②如果要在“退”前加上一个字修饰,应是什么字?③“退秦师”之举处在郑国怎样的背景下?④你能用四字短语或诗词来想象概括假若要发生的战争吗?预计结局如何?⑤到底是怎样的一番话使烛之武能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秦师,救了国家 此番话费了多少口舌?对应问题,研习探究①文题揣摩②交流概括③寻找发现④想象表述⑤意义感悟初步感知,切入重心,在训练概括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欣赏外交辞令欲望。三因声求气,正确诵读.活动操作:要求学生对课文第三段从字音、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效果几个层面进行诵读。 揣摩、释义分读、齐读通过引导学生研习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恰当处理人物说话的语气,处理好语言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培养正确诵读能力. 四、赏鉴辞令,感悟妙处。 引导赏鉴:按句赏析, 让学生讨论此段说辞的精妙之处。适时引导点拨,不断鼓励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归纳、解决 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检测学生鉴赏表达能力。五、理清脉络,分析形象。思路点拨:①为什么烛之武选择退秦师而不是退晋师 秦师退后晋军如何反应?②烛之武在国家危急关头,是否毛遂自荐,主动担当重任?如何理解烛之武的表现? 诵读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朗读佚之狐荐烛之武与郑伯说烛之武的相关描写。探究、朗读,理解、表达弄清事件前因后果,完成三大对话的理解诵读,完成课文内容学习。通过诵读比较体会人物不同语气;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体会烛之武人物形象。 六、拓展阅读,理解鉴赏。 出示《左传》中“弦高犒师”片断,引导学生鉴赏并比较。提问:这段话中暗含了几个信息点?与烛之武的说辞有何不同? 诵读、比较讨论、交流 “弦高犒师”同出《左传》,且是本文事件的后续,人物生动,辞令巧妙,可使学生汲取智慧,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七、文言归类,知识巩固。 指导各小组按通假字、重点实词、古今异义等项分类整理文言重点;引导学生反馈《左传》的重点文学常识,教师作本课结语。 .交流发言,师生共读了解《左传》相关知识,使学生养成文言积累的良好习惯,更加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