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2 16: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将带我们走进民居的世界。
一、【说教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本文介绍了客家民居(土楼)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和收集整理信息方面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
三、【说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巩固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小组自主合作了解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
四、【说策略】
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的说明性散文,在介绍客家人的住宅时,用了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点拨引导。设计合理的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了解民居的特点。
五、【说设计意图】
1、从激趣导入着手,出示民居邮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民居版刻作品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主动参与学习。
2、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结构。
3、根据小学语文高段备课组(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小课题,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拓展延伸这一块采用版刻民居作品展示介绍的形式交流。
六【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56个古老的民族,织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
2、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3、介绍民居: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去领略各具特色的民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抓课题关键词(各具特色)进行解析
(二)、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a:用默读的方法,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b: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客家民居特点和傣家竹楼特点的词语。
师板书: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的世界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意思。
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偏僻 贮仓
崇山峻岭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整齐划一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四)、了解客家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内 容 说明方法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内 容 说明方法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列数字打比方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举例子引用资料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4、小结:客家民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真不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呀!
(五)、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傣家竹楼特点
1.师引入:了解了客家土楼,我们深深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团结所震撼,在我国的彩云之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用不同于客家土楼的方式诠释他们的住宅,同样令人折服。那就是----傣家竹楼。
2、学生自己对照客家民居特点的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3、小结:傣家人用泼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自己美好的祝福,多么团结幸福呀!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
2、师:同学们在课外还收集了其他民居的资料和图片想和大家分享,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学生版刻民居作品展示,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民居。
3、小练笔: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看到这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居风貌我们怎么不为各具魅力的民居惊叹呢?我们怎么不为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震撼呢? 我们怎么不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祖国骄傲和自豪呢?
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赞美,抒发你的情感吧!
4、师生评议小练笔。
(七)、总结
1、老师向学生推荐可以收集民风民俗的网站和书目。
2、投票:你最喜欢在哪种民居里居住?
七、【说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 绿色的世界
           
八、【说课后作业】
1、仿照本文的写法,用文字向我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民居。
2、继续收集有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3、请为你喜欢的民居投上宝贵的一票。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中国民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也是选自十二册第八课的略读课文,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在进行完了本课的教学后,特把自己这堂课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如下:
优点:
1、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中,主线清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描述,体现了学习重难点。
2、教学中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自读自悟划重点词句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体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课外收集整理运用资料。
4、学生民居版刻作品的展示体现了美术辅助语文教学的特点,调动课堂积极性。
5、教师串语、连接语引入自然,有针对性,使得整个课堂流程亲切流畅。
不足之处:
1、课堂前一部分铺垫繁复,在词语积累这一块花的时间太长,导致后半部分的学习时间不够,不能够深入地探究本课内容,流于形式。
2、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朗读。不能因为课文篇幅太长而忽略了学生在重点词句上的朗读与指导,根据课标要求抓重点句段深入学习和指导朗读。
3、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精确,生与生之间的评价缺少。
4、小组合作老师的指导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够强。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踏踏实实在知识点上扎根,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