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ea water.
……
海水的温度
/ 01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性质
海水
温度
太阳辐射
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海水蒸发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一般用摄氏度(°C)来表示。
石斑鱼
水温22~30℃之间时,鱼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水温低于5.5℃时,出现死亡。
带鱼
产卵温度17~23℃之间,生长在水下60-100米。
鳕鱼
鳕鱼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温0℃~16℃的海里
0°赤道
23°26′N
66°34′N
23°26′S
66°34′S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非洲
欧洲
太
平
洋
印度洋
北 冰 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南大洋/南冰洋
石斑鱼22-30、带鱼17-23、鳕鱼0-16适合生长的海域纬度?
石斑鱼22~30℃----纬度约0°~23.5°,低纬度
带鱼17~23℃----纬度约20°~40°,中低纬度
鳕鱼0~16℃----纬度约50°~90°,中高纬度
0°赤道
23°26′N
66°34′N
23°26′S
66°34′S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非洲
欧洲
太
平
洋
印度洋
北 冰 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南大洋/南冰洋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水温大致相同
纬度
原因:海水温度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大致相同
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law
60°
30
20
10
0
-10
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温度/℃
40°
20°
0°
20°
40°
60°
S
N
高纬 低纬 高纬
递减 递减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季节
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
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夏季
A B
亚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太
平
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南大洋/南冰洋
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升温慢,降温慢,温度变化比陆地小
北半球,陆地最热为7月,
陆地最冷为1月,
海洋为8月
海洋为2月
北半球海域,哪个月水温最高?
0°赤道
23°26′N
66°34′N
23°26′S
66°34′S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非洲
欧洲
太
平
洋
印度洋
北 冰 洋
大
西
洋
大
西
洋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
暖流流经,水温高
寒流水温低
南大洋/南冰洋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洋流
A B
寒流
暖流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陆分布
内海水温变化大,夏季比同纬度外海区水温高,冬季较低
内海
外海
内海
外海
25~30
0~5
25~30
20~25
捕鱼
海洋很深,为什么捕鱼的渔网这么小?
海洋表层水温较高,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故海洋生物聚集
为什么海洋生物多集中在表层0~200米处?
0
10
20
30
1
2
3
4
5
6
温度/°C
深度/km 太平洋170°W低纬度某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图
1000米
0~1000米水温迅速下降,变化幅度大
1000米以下,水温变幅较小,保持低温
27
5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一般,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表层海水温度最高,海水越深水温越低)
低纬度
高纬度
科学家在红海海底发现了好几处“热洞”,大量岩浆从地壳裂缝流出,岩浆加热了海底的温度,就出现了深层海水比表面海水温度还要高的现象!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
垂直(水深):一般,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__ ,表层水温最高;
纬度:同一季节,低纬度海水温度 ,高纬度海水温度 ;
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水温____,冬季水温____;
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较 ,反之降低;
海陆状况:内海水温受陆地影响大, 季比同纬度外海区水温高,
___季较低)。
小结: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高
低
高
夏
冬
递减
高
低
水
平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季节、洋流、水深、海陆状况
写出A、B、C、D水温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2)第二步,同纬度看洋流性质
B>A > D > C。
(1)第一步,看纬度高低,低纬度水位>高纬度。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
养殖
捕捞
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会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航运价值较低
航海线路结冰后,需要用破冰设备(破冰船、炸弹等)
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破冰船的使用,使得北极航线大大缩短
海水的温度
概念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
影响大气温度及沿海地区的气温
调节气温,使温差变小。
Sea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ea water.
……
海水的密度
/ 02
海水的密度
思考: 以下各要素如何导致海水密度发生变化?
定义: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质量/体积=密度)
温度
盐度
深度
温度增加
密度 。
盐度增加
密度 。
深度增加
密度 。
减小(负)
增大(正)
增大(正)
热胀冷缩
溶解物质增加
质量增加
压力越大
体积越小
海水的密度
概念
分布规律
海水密度的体现
影响因素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热带
温带
寒带
表层: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
(纬度越高,密度越大)
海水的密度
概念
分布规律
海水密度的体现
影响因素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垂直分布)
0~50m:密度无变化
中低纬度海区
50~1000m:密度迅速增加
10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
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
热带
温带
寒带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正常情况
低密度
高密度
海水密度越大,水压越大,浮力越大
低密度
高密度
特殊情况
密度跃变层
低密度
密度高,浮力大
密度低,浮力小
海中断崖:海水深度增加,密度减小
高密度
水压越来越大
密度高,浮力大
海水密度与人类活动
影响潜艇的航行,有可能发生“海中断崖”现象。
用于军事战争,躲避敌军侦察
潜艇躲在密度跃层下方时,因下方海水密度较大,浮力较大,潜艇可以关闭发动机停靠在上面(故而称液体海底),密度跃层对声波具有折射作用,当敌人的军舰发射探测潜艇的声波时,常被跃层挡回,躲在跃层之下的潜艇就能避开敌人的耳目,从而达到完美的“隐身”效果
低密度
高密度
密度跃层
(液体海底)
高密度
●10米,这是普通人在不携带任何潜水装备 可以下潜到的深度;
●113米,这是一名法国潜水员创造的裸潜纪录;
●332米,这是人在借助水下呼吸器后下潜到的最深纪录;
●10898.5m,这是2012年卡梅隆搭乘的“深海挑战者”号下潜到达的深度。
“奋斗者”号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处,水压超过110兆帕,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