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11 16:59: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龙江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具有挥发性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
C.石蜡受热能熔化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石蜡受热能熔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2.(2018九上·金山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酒精挥发 D.食物变质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生成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锅生锈是铁变成铁锈,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食物变质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3.(2018九上·广东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描述中,有一项与其它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  )
A.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
B.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4.(2018·泰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制造燃烧电池是利用氢气可燃性,为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
D.水垢成分为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2018九上·桑植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锅生锈 D.酒精挥发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6.(2018九上·桑植期中)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集气瓶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器,符合题意;
B、烧杯可用于作反应器,不符合题意;
C、试管可用于加热也可用作反应器,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可作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容器,如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各仪器的用途及名称分析。
7.(2018九上·商河期中)用托盘天平称量6.4g的食盐。操作时将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1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是(  )
A.6.4g B.5.6g C.7.8g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待平衡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6.4g,则用的是6g的砝码和0.4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6g﹣0.4g=5.6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天平使用的基本规范解题,牢记“左物右码”及等量公式解题;
8.(2018九上·安图期中)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加热 B. 倾倒液体
C. 氧气验满 D. 检查气密性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的操作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火柴放在瓶口,C错误,符合题意;
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的操作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根据氧气验满要在瓶口检验分析;根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9.(2018九上·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A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段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B符合题意;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要用药匙或者纸槽,如果是块状药品,则用镊子夹取,C不符合题意;
D、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应该轻扇少量,“招气入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B根据实验室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解答
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解答
D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解答
二、填空题
10.酒精灯的使用: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等溶剂的   ;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灯焰的   加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
【答案】2/3;外焰;灯帽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使用: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等溶剂的三分之二;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灯的外焰加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11.(2017九上·乌兰期中)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答案】5.6g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6 g﹣0.4 g=5.6g.
故答案为:5.6g.
【分析】根据天平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12.下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答案】小于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视线与量筒中的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俯视液面会造成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小于。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13.(2018九上·大庆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③④;⑤;①②;⑥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均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有新物质盐酸和次氯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均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均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④;⑤;①②;⑥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九上·长春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   两种物质.
【答案】(1)a;外焰
(2)水雾;CO2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最先碳化,得出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故答案为:(1)a;外焰(2)水雾;CO2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及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15.(2018九上·北京期中)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如下,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分析后画“√”,错误的画“×”。
(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
(2)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
(3)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
(4)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
(5)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6)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答案】(1)√
(2)√
(3)√
(4)√
(5)×
(6)×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 (1)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说法正确; (2)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说法正确;(3)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最终高于盘中液面,说法正确; (4)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说法正确; (5)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压强、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说法错误;(6)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无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说法错误。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且蜡烛燃烧会放出热量,所以装置内压强会发生变化,造成液面发生改变。
16.(2018八上·巴彦期中)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2、3、4)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的空白处: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②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③   。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④   。 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
【答案】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利用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解决此题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分析】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要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含量的不同,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性质进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龙江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具有挥发性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
C.石蜡受热能熔化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2.(2018九上·金山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酒精挥发 D.食物变质
3.(2018九上·广东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描述中,有一项与其它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  )
A.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
B.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2018·泰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5.(2018九上·桑植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锅生锈 D.酒精挥发
6.(2018九上·桑植期中)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集气瓶
7.(2018九上·商河期中)用托盘天平称量6.4g的食盐。操作时将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1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是(  )
A.6.4g B.5.6g C.7.8g D.无法确定
8.(2018九上·安图期中)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加热 B. 倾倒液体
C. 氧气验满 D. 检查气密性
9.(2018九上·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酒精灯的使用: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等溶剂的   ;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灯焰的   加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
11.(2017九上·乌兰期中)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12.下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13.(2018九上·大庆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4.(2018九上·长春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   两种物质.
15.(2018九上·北京期中)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如下,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分析后画“√”,错误的画“×”。
(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
(2)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
(3)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
(4)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
(5)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6)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6.(2018八上·巴彦期中)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2、3、4)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的空白处: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②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③   。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④   。 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石蜡受热能熔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生成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锅生锈是铁变成铁锈,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食物变质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制造燃烧电池是利用氢气可燃性,为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
D.水垢成分为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6.【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器,符合题意;
B、烧杯可用于作反应器,不符合题意;
C、试管可用于加热也可用作反应器,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可作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容器,如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各仪器的用途及名称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待平衡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6.4g,则用的是6g的砝码和0.4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6g﹣0.4g=5.6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天平使用的基本规范解题,牢记“左物右码”及等量公式解题;
8.【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的操作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火柴放在瓶口,C错误,符合题意;
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的操作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根据氧气验满要在瓶口检验分析;根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A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段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B符合题意;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要用药匙或者纸槽,如果是块状药品,则用镊子夹取,C不符合题意;
D、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应该轻扇少量,“招气入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B根据实验室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解答
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解答
D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解答
10.【答案】2/3;外焰;灯帽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使用: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等溶剂的三分之二;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灯的外焰加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11.【答案】5.6g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6 g﹣0.4 g=5.6g.
故答案为:5.6g.
【分析】根据天平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小于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视线与量筒中的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俯视液面会造成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小于。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13.【答案】③④;⑤;①②;⑥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均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有新物质盐酸和次氯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均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均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④;⑤;①②;⑥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是物理性质,据此解答
14.【答案】(1)a;外焰
(2)水雾;CO2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最先碳化,得出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故答案为:(1)a;外焰(2)水雾;CO2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及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15.【答案】(1)√
(2)√
(3)√
(4)√
(5)×
(6)×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 (1)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说法正确; (2)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说法正确;(3)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最终高于盘中液面,说法正确; (4)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说法正确; (5)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压强、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说法错误;(6)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无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说法错误。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且蜡烛燃烧会放出热量,所以装置内压强会发生变化,造成液面发生改变。
16.【答案】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利用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解决此题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含量不同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多少
【分析】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要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含量的不同,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性质进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