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2019九下·芜湖模拟)有人指出,伟大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孔雀王朝的统一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出自希腊的《荷马史诗》。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使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C符合题意;
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亚欧经济文化交流,故A不合题意;
孔雀王朝的统一、罗马帝国的扩张与题干无关,故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大致内容。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2.(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分析本题,选项A是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选项B是释迦摩尼像,是印度佛教创始人,选项C是巴黎圣母院,选项D是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的十个计数法,也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数字,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该题分析题干即可得出结论,难度偏低。
3.(2018九上·徐闻期中)它是由10个计数符号组成,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该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希腊人 D.古代阿拉伯人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知识。注意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 )
A.阿拉伯数字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A项阿拉伯数字“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数字的相关知识。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2018八上·鄞州期中)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更有效地统治印度居民,实行了种姓制度,把印度居民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森严,影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一个著名条款“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莫非王土”“莫非王臣”是对中国周朝的分封制的写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出自《圣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代表了印度的不同阶级地位,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特色的制度。
6.(2019九上·龙湖期末)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符合商人身份的是( )
A.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担任祭司
C.掌握行政权力 D.纳税供养刹帝利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印度的等级制度包括四种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A项与官吏的女儿成婚不符合史实,因为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符合题意;
B项担任祭司的是婆罗门,不符合题意;
C项掌握行政权力的是刹帝利,不符合题意;
D项纳税供养刹帝利符合商人身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7.(2019·株洲)某《民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祭司和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包含的是国王、武士、官吏。第三等级吠舍,包含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各等级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故答案为:A。
【点评】做这类材料型的选择题,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此题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词语,很容易得出结论,难度不大。
8.(2019九下·深圳开学考)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粗:种姓不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考查的是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题干已提示,较容易。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9.(2019·大庆模拟)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玄奘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佛教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佛教创立时间、创始人、主要教义。
10.(2019·大庆)某历史论文提到了“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给出的宗教创立的时间、人物、地点和教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论文重点研究的是佛教,基督教出现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带,排除B;伊斯兰教出现于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排除C;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佛教产生的背景之一,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难度一般。
11.(复习十七 古代亚非欧文明)宗教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下选项中诞生于古老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他们先后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A项佛教诞生于古老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符合题意;
B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符合题意;
C项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佛教创立的史实。
12.(2019九上·云安期末)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与新兴国恩寺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儒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关键信息是“新兴国恩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标志性建筑是寺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寺庙是佛教的标志性建筑。
四、材料探究
13.(2016九上·庄浪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这种宗教创立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2)材料二,这一种宗教的创立于何时?何地?
(3)材料三,所说的宗教产生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答案】(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
(2)1世纪;巴勒斯坦
(3)7世纪;穆罕默德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1)第一题依据材料一的关键词“根绝欲望,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分析可知是佛教。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或称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在等级制度的影响下创立的。 (2)由材料二的关键词“信仰上帝,‘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分析得出公元1世纪上半叶,出生在拿撒勒的耶稣开始在中东各地的会堂教诲世人知识、传播天国的福音、救治百姓各种病症,等等。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基督教。 (3)由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 ‘真主’安拉;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分析可知,“安拉”是伊斯兰经典《古兰》对宇宙独一存在的最高主宰的阿拉伯语称呼。真主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被认为是创造宇宙万物并养育全世界的主。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并逐步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故答案为:(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2)1世纪;巴勒斯坦。(3)7世纪;穆罕默德。
【点评】(1)本题考查佛教。(2)此题考查的是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基督教。(3)本题考查伊斯兰教。
14.(复习十七 古代亚非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是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故答案为:(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摩奴法典》为依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培优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
——《世界上古中古史》
(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地区及创立者。
(2)材料一的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是针对哪一制度?
(3)材料二中古印度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类似于我国古代哪一局面?
(4)根据材料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情况。
【答案】(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2)种姓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知识点】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出现;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纷争,士大夫阶层崛起;出现了私 人讲学,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即“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佛教从印度传播,有两个方向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中国境内。
故答案为:(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2)种姓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等相关知识。
16.(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进行了探究学习,搜集资料如下,请你根据资料探究史实的渊源。
材料一:下图是小刚同学搜集的种姓制度的图片,从左到右分别展现了这一制度的四个等级。
材料二:题为“印度种姓制度让年轻情侣惨死”的时政报道:印度北方邦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材料三:印度政府在21世纪初曾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图表的方式写出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名称及从事的不同职业。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个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今天印度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请你提出一条消除种姓制度影响的建议。
【答案】(1)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从娃娃做起,进行教育,消除种姓制度;国家制定利于消除种姓制度的政策措施等。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在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种姓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3)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从娃娃做起,进行教育,消除种姓制度;国家制定利于消除种姓制度的政策措施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
1 /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2019九下·芜湖模拟)有人指出,伟大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孔雀王朝的统一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2.(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B.
C.
D.
3.(2018九上·徐闻期中)它是由10个计数符号组成,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该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希腊人 D.古代阿拉伯人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 )
A.阿拉伯数字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2018八上·鄞州期中)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
A.“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6.(2019九上·龙湖期末)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符合商人身份的是( )
A.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担任祭司
C.掌握行政权力 D.纳税供养刹帝利
7.(2019·株洲)某《民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8.(2019九下·深圳开学考)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9.(2019·大庆模拟)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 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玄奘
10.(2019·大庆)某历史论文提到了“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种姓制度
11.(复习十七 古代亚非欧文明)宗教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下选项中诞生于古老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2.(2019九上·云安期末)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与新兴国恩寺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儒教 C.基督教 D.道教
四、材料探究
13.(2016九上·庄浪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这种宗教创立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2)材料二,这一种宗教的创立于何时?何地?
(3)材料三,所说的宗教产生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14.(复习十七 古代亚非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1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培优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
——《世界上古中古史》
(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地区及创立者。
(2)材料一的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是针对哪一制度?
(3)材料二中古印度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类似于我国古代哪一局面?
(4)根据材料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情况。
16.(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进行了探究学习,搜集资料如下,请你根据资料探究史实的渊源。
材料一:下图是小刚同学搜集的种姓制度的图片,从左到右分别展现了这一制度的四个等级。
材料二:题为“印度种姓制度让年轻情侣惨死”的时政报道:印度北方邦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材料三:印度政府在21世纪初曾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图表的方式写出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名称及从事的不同职业。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个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今天印度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请你提出一条消除种姓制度影响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出自希腊的《荷马史诗》。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使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C符合题意;
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亚欧经济文化交流,故A不合题意;
孔雀王朝的统一、罗马帝国的扩张与题干无关,故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大致内容。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分析本题,选项A是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选项B是释迦摩尼像,是印度佛教创始人,选项C是巴黎圣母院,选项D是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的十个计数法,也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数字,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该题分析题干即可得出结论,难度偏低。
3.【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知识。注意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4.【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A项阿拉伯数字“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数字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更有效地统治印度居民,实行了种姓制度,把印度居民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森严,影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一个著名条款“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莫非王土”“莫非王臣”是对中国周朝的分封制的写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出自《圣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代表了印度的不同阶级地位,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特色的制度。
6.【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印度的等级制度包括四种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A项与官吏的女儿成婚不符合史实,因为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符合题意;
B项担任祭司的是婆罗门,不符合题意;
C项掌握行政权力的是刹帝利,不符合题意;
D项纳税供养刹帝利符合商人身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祭司和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包含的是国王、武士、官吏。第三等级吠舍,包含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各等级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故答案为:A。
【点评】做这类材料型的选择题,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此题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词语,很容易得出结论,难度不大。
8.【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粗:种姓不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考查的是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题干已提示,较容易。
9.【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佛教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佛教创立时间、创始人、主要教义。
10.【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给出的宗教创立的时间、人物、地点和教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论文重点研究的是佛教,基督教出现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带,排除B;伊斯兰教出现于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排除C;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佛教产生的背景之一,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难度一般。
11.【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他们先后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A项佛教诞生于古老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符合题意;
B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符合题意;
C项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佛教创立的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关键信息是“新兴国恩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标志性建筑是寺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寺庙是佛教的标志性建筑。
13.【答案】(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
(2)1世纪;巴勒斯坦
(3)7世纪;穆罕默德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1)第一题依据材料一的关键词“根绝欲望,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分析可知是佛教。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或称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在等级制度的影响下创立的。 (2)由材料二的关键词“信仰上帝,‘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分析得出公元1世纪上半叶,出生在拿撒勒的耶稣开始在中东各地的会堂教诲世人知识、传播天国的福音、救治百姓各种病症,等等。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基督教。 (3)由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 ‘真主’安拉;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分析可知,“安拉”是伊斯兰经典《古兰》对宇宙独一存在的最高主宰的阿拉伯语称呼。真主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被认为是创造宇宙万物并养育全世界的主。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并逐步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故答案为:(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2)1世纪;巴勒斯坦。(3)7世纪;穆罕默德。
【点评】(1)本题考查佛教。(2)此题考查的是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基督教。(3)本题考查伊斯兰教。
14.【答案】(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是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据材料“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故答案为:(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摩奴法典》为依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2)种姓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知识点】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出现;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纷争,士大夫阶层崛起;出现了私 人讲学,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即“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佛教从印度传播,有两个方向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中国境内。
故答案为:(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2)种姓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等相关知识。
16.【答案】(1)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从娃娃做起,进行教育,消除种姓制度;国家制定利于消除种姓制度的政策措施等。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在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种姓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3)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从娃娃做起,进行教育,消除种姓制度;国家制定利于消除种姓制度的政策措施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