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悲剧[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5-18 1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在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遭遇雪崩
有5人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时解体
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及美洲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等。zhùchǔchōnglǐnshuāngwúqìngyàngái拽栗粟辜噬橇厄莽毡gū负斯科特(中间者)与队友请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全 文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讨论交流  读一读文章,看看文中哪处情节最让你感动和敬佩。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悲剧之悲死 亡 之 悲失 败 之 悲作 证 之 悲世 人 之 悲你怎样理解伟大的悲剧?英雄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摘自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
斯科特 威尔逊 奥茨 埃文斯 鲍尔斯1、23 语段阅读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然后就离开了。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在前往极点的途中有罗盘指引,而现在除了罗盘,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绝不离开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那里储存着食物、衣服和煤油。错过了贮藏点,就无异于走向死亡。   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也已松懈。来时他们满怀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也给他们增添了无穷力量。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伤、为了自己肉体的生存、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语段
问题探究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答: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的探险:征服南极极点的光荣使命就这样历史地落到斯科特和阿蒙森的肩上了。   斯科特的探险队于1910年6月离开英国,探险队规模空前,有65人,包括许多科学家,在他的计划里除了征服南极点,还要对罗斯海进行科学考察。但是,斯科特的第二次远征一开始就遇到一个强硬的对手。当斯科特的考察船“特雷诺瓦号”到达罗斯海,在埃文斯角登陆时,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在罗斯冰障另一侧的鲸湾,也在紧张地着手准备向南极点进军。   阿蒙森的探险队是1910年6月由挪威首都奥斯陆启程,几乎和斯科特同时。但是阿蒙森的探险队人员精悍,同时配备了一百多只适宜极地生活的爱斯基摩狗,这些从格陵兰挑选的狗拉着雪橇,为阿蒙森的极地远征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相反,斯科特却错误地带了几匹西伯利亚矮种马和两部摩托雪橇,这些都经受不住南极的严寒,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阿蒙森的探险所以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他的计划周密,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到达鲸湾岸边的营地后,这个营地称为弗雷姆海姆,阿蒙森立即着手沿着经线向南布设仓库,每隔一个纬度(110千米)设一个仓库,仓库里贮存了大量食物——有新鲜的海豹肉、各种食品、燃料和生活用品。另外,阿蒙森还在雪地上插上竹竿(竹竿不够就放一条冰冻的咸鱼),以便标明道路,不致迷失方向。这些都显示了阿蒙森作为一个探险家的胆大心细超出常人之处。 1911年10月19日,在度过极地的冬天之后,阿蒙森和4名考察队员,驾着由52只爱斯基摩狗拉的4副雪橇,向南极点进发。他们一路上也曾遇到许多危险,狂暴的风雪,危险的冰裂缝,都不止一次险些使他们全军覆没。   
但是依靠爱斯基摩狗的帮助,阿蒙森和他的同伴只用了近两个月,于1911年12月14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征服了南极点。 比起阿蒙森他们,斯科特的运气却要糟多了。由于西伯利亚矮种马接二连三地倒毙,摩托雪橇变成一堆废铁,他们只能用人力拖拽沉重的雪橇,行进在冰原上,这就大大消耗了他们的体力。不过,斯科特等5人毕竟是勇敢而坚强的探险家,他们从1911年10月24日出发,越过南极最大的彼尔德摩冰川,终于在次年1月18日到达南极点。   但是,阿蒙森一行早在他们之前一个月夺得了征服南极点的桂冠。在南极点留下阿蒙森探险队搭起的帐篷,上面飘扬着挪威国旗。斯科特和队员们十分沮丧,他们实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但是过分的荣誉感使他们意志消沉,这对于后来酿成的悲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归途上,斯科特始终没有振作起来,一种失败的屈辱感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意志力。加上严寒和风雪威胁着他们,有的队员严重冻伤,大部分都相当虚弱。在两名队员相继死去之后,斯科特和另两名队员在1912年3月27日也死于暴风雪中。   人类征服地球最南端的南极点,就是这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在罗斯岛上斯科特探险队当年建立的营地木屋,仍然完好地保存着。那里有斯科特他们用过的衣服、炊具、机械和各种食物。这个名叫“斯科特窝棚”的遗迹,已经成为南极的博物馆,许多科学家来到罗斯岛的南极第一城——麦克默多站,都要到这里瞻仰一番。走近南极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寒风呼啸,气温很低,终年冰雪覆盖,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但事实上南极比北极更冷,冰川也更多,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
据考察,南极的冰层平均厚度为1700米,最厚处可达4000米,冰川总体积约为2800万立方千米。
南极冰山雪上映日万年寒冰扩展延伸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等人遇难的消息,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挪威国王,你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