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9 20:28: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一、单选题
1.在做探究蚯蚓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解答】A、显微镜可用来观察细胞等较微小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我们借助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蚯蚓,B符合题意。
C、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理解并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增加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说法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说法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干细沙表面温度为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C说法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并不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
B.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
C.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
D.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说明数包含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避免放于日晒、高温或潮湿的地方”可知,该如何存放饼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保质期:12个月”可知,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配料表,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净含量150g,我们可以知道一袋饼干的质量,但是不能知道饼干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19七上·杭州期末)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细微事物的确需要一定的工具,但是工具在识别程度上也是有区别。
【解答】A、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再用肉眼观察肯定相对肉眼直接观察更清晰,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作用就是观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放大倍数不一样,看到的物体大小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C、借用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察物体,但不是看到的结论都完全正确,这只是相对而言,错误,符合题意;
D、天体离地球太远,借助天体望远镜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他们,得到相对更准确的数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18七上·泰顺月考)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 把科学观察结果记录的方法通常分为:文字记录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解答】A、文字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素质测评结果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表格记录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展示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图形记录法是直观的通过数据形成对应的图例进行对比,C符合题意。
D、小科采用的记录法为图形记录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18七上·宁波期中)下列植物的果实主要依靠风力来传播的是(  )
A.大豆 B.黄瓜 C.蒲公英 D.苍耳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的了解。
【解答】植物的果实能够依靠风力来传播,说明该果实较轻,大豆、黄瓜、苍耳的果实都较重,而蒲公英的果实较轻可以随着风力进行传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18七上·杭州期中)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并加以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解答】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属于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得到结果,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通过自身的观察器官直接观察叶片,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通过听觉器官直接去感觉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望远镜观察星系,属于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利用测温仪来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利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本的长度;属于间接观察;
故答案为:B。
9.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一般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而且只是用语言描述;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定性就模糊许多。
【解答】A、玻璃棒是用来搅拌、引流等作用,不是观察借助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后有具体的数值,属于定量观察,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解答】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   。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   。
【答案】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直接观察可知,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大小相同;比较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直接把甲放在乙上比较;或者使用测量工具,测出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直径,然后比较;
故答案为: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12.(2018七上·宁波期中)在科学学习中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   和   。
【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13.(2018七上·杭州月考)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答案】(1)③⑤
(2)①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答】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通过量筒内的水高度的改变得到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通过仪器观察要观察的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是直接看到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借助体温计得知体温大小的,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通过人的耳朵直接分辨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③⑤;①②④。
14.(2018七上·鄞州月考)    和    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解答】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15.(2017七上·海宁月考)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 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   。
【答案】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对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的定义可以回答此题。
【解答】根据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可知,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时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定性观察,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三、实验探究题
16.蝗虫是农业害虫,为有效防治蝗虫,小敏同学开始对蝗虫的生理结构进行研究。她先是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
⑴小敏提出的问题是   ?
⑵建立假设:
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⑶设计实验方案:把蝗虫随机分成相同数量的甲、乙两组,然后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⑷获得数据:10min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
⑸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答案】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肢动物的特点,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
【解答】 (1)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因为小敏探究的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故提出的问题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10分钟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说明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故答案为:(1) 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17.(2019七上·衢州期中)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   。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   。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
【答案】(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单摆的周期与不同长度的单摆有关,摆长越长,振动周期也就越长;与摆的质量无关。
【解答】(1)文中的这段文字“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说明他的猜测是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也就是所用的时间相同。
(2)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所以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2.0,也就是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
(3)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是正确的,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是吊灯的绳长决定的。
故答案为:(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18.(2019七上·江干月考)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
其破坏力越大。据此,请你提一条安全建议:   。
【答案】(1)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合理即可)
(2)高度;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合理即可)
(3)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鸡蛋的高度不同,撞击石膏板造成的破裂程度不同,因此根据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可以确定鸡蛋的破坏力;
(2)根据表格分析哪个量改变,它就是变量;多次测量,收集更多的数据,那么得到的结论就更具有普遍意义,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安全建议。
【解答】(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高度,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据此,我提出的安全建议为: 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
四、解答题
19.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许多种爬行动物的卵发育成的个体是雄性还是雌性,与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有关。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部分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及雄 性比 (%)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龟 0 10 60 100 6 30 0 0
绿草蜥 51 50 50 49 51 50 49 48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   。
(2)以温度为横坐标、雌性比例为纵坐标绘出密西西比鳄的曲线图。
【答案】(1)绿草蜥
(2)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答】(1)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鳄鱼、红海龟、龟的雄性比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只有绿草蜥的雄性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图即可;
故答案为:(1)绿草蜥;(2)。
20.点燃一支蜡烛,将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蜡烛点燃后能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火焰闪烁摇晃,烛焰旁边的一部分因受热而熔化,并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体贮存在凹槽中,当烛焰受到吹动时,贮干凹槽中的液体就会从蜡烛的另一侧溢出。当它沿着烛体流下时时,液体遇冷开始凝固,且附着于烛体上。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察能力
【解答】蜡烛点燃后能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火焰闪烁摇晃,烛焰旁边的一部分因受热而熔化,并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体贮存在凹槽中,当烛焰受到吹动时,贮干凹槽中的液体就会从蜡烛的另一侧溢出。当它沿着烛体流下时时,液体遇冷开始凝固,且附着于烛体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3节 科学观察
一、单选题
1.在做探究蚯蚓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B.
C. D.
2.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4.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
B.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
C.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
D.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
5.(2019七上·杭州期末)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6.(2018七上·泰顺月考)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7.(2018七上·宁波期中)下列植物的果实主要依靠风力来传播的是(  )
A.大豆 B.黄瓜 C.蒲公英 D.苍耳
8.(2018七上·杭州期中)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9.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填空题
1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   。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   。
12.(2018七上·宁波期中)在科学学习中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   和   。
13.(2018七上·杭州月考)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14.(2018七上·鄞州月考)    和    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15.(2017七上·海宁月考)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 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   。
三、实验探究题
16.蝗虫是农业害虫,为有效防治蝗虫,小敏同学开始对蝗虫的生理结构进行研究。她先是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
⑴小敏提出的问题是   ?
⑵建立假设:
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⑶设计实验方案:把蝗虫随机分成相同数量的甲、乙两组,然后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⑷获得数据:10min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
⑸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17.(2019七上·衢州期中)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   。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   。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
18.(2019七上·江干月考)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
其破坏力越大。据此,请你提一条安全建议:   。
四、解答题
19.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许多种爬行动物的卵发育成的个体是雄性还是雌性,与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有关。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部分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及雄 性比 (%)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龟 0 10 60 100 6 30 0 0
绿草蜥 51 50 50 49 51 50 49 48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   。
(2)以温度为横坐标、雌性比例为纵坐标绘出密西西比鳄的曲线图。
20.点燃一支蜡烛,将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解答】A、显微镜可用来观察细胞等较微小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我们借助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蚯蚓,B符合题意。
C、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理解并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增加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说法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说法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干细沙表面温度为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C说法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并不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说明数包含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避免放于日晒、高温或潮湿的地方”可知,该如何存放饼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保质期:12个月”可知,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配料表,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净含量150g,我们可以知道一袋饼干的质量,但是不能知道饼干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细微事物的确需要一定的工具,但是工具在识别程度上也是有区别。
【解答】A、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再用肉眼观察肯定相对肉眼直接观察更清晰,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作用就是观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放大倍数不一样,看到的物体大小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C、借用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察物体,但不是看到的结论都完全正确,这只是相对而言,错误,符合题意;
D、天体离地球太远,借助天体望远镜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他们,得到相对更准确的数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 把科学观察结果记录的方法通常分为:文字记录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解答】A、文字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素质测评结果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表格记录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展示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图形记录法是直观的通过数据形成对应的图例进行对比,C符合题意。
D、小科采用的记录法为图形记录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的了解。
【解答】植物的果实能够依靠风力来传播,说明该果实较轻,大豆、黄瓜、苍耳的果实都较重,而蒲公英的果实较轻可以随着风力进行传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并加以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解答】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属于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得到结果,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通过自身的观察器官直接观察叶片,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通过听觉器官直接去感觉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望远镜观察星系,属于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利用测温仪来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利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本的长度;属于间接观察;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一般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而且只是用语言描述;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定性就模糊许多。
【解答】A、玻璃棒是用来搅拌、引流等作用,不是观察借助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后有具体的数值,属于定量观察,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解答】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故答案为:D
11.【答案】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直接观察可知,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大小相同;比较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直接把甲放在乙上比较;或者使用测量工具,测出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直径,然后比较;
故答案为: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12.【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13.【答案】(1)③⑤
(2)①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答】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通过量筒内的水高度的改变得到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通过仪器观察要观察的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是直接看到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借助体温计得知体温大小的,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通过人的耳朵直接分辨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③⑤;①②④。
14.【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解答】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15.【答案】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对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的定义可以回答此题。
【解答】根据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可知,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时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定性观察,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16.【答案】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肢动物的特点,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
【解答】 (1)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因为小敏探究的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故提出的问题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10分钟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说明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故答案为:(1) 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17.【答案】(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单摆的周期与不同长度的单摆有关,摆长越长,振动周期也就越长;与摆的质量无关。
【解答】(1)文中的这段文字“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说明他的猜测是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也就是所用的时间相同。
(2)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所以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2.0,也就是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
(3)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是正确的,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是吊灯的绳长决定的。
故答案为:(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2)2.0 (3)小明
18.【答案】(1)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合理即可)
(2)高度;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合理即可)
(3)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鸡蛋的高度不同,撞击石膏板造成的破裂程度不同,因此根据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可以确定鸡蛋的破坏力;
(2)根据表格分析哪个量改变,它就是变量;多次测量,收集更多的数据,那么得到的结论就更具有普遍意义,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安全建议。
【解答】(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的破裂程度反映出来。
(2)该实验的变量是高度,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3)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据此,我提出的安全建议为: 禁止高空抛物、不把花盆放在窗台上、进工地要戴安全帽。
19.【答案】(1)绿草蜥
(2)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答】(1)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鳄鱼、红海龟、龟的雄性比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只有绿草蜥的雄性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图即可;
故答案为:(1)绿草蜥;(2)。
20.【答案】蜡烛点燃后能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火焰闪烁摇晃,烛焰旁边的一部分因受热而熔化,并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体贮存在凹槽中,当烛焰受到吹动时,贮干凹槽中的液体就会从蜡烛的另一侧溢出。当它沿着烛体流下时时,液体遇冷开始凝固,且附着于烛体上。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察能力
【解答】蜡烛点燃后能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火焰闪烁摇晃,烛焰旁边的一部分因受热而熔化,并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体贮存在凹槽中,当烛焰受到吹动时,贮干凹槽中的液体就会从蜡烛的另一侧溢出。当它沿着烛体流下时时,液体遇冷开始凝固,且附着于烛体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