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12 19: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3、重庆谈判 P88-89
12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P90
125、三大战役 P92-95
126、渡江战役 P95内 战 烽 火第17课第17课 内战烽火一、重庆谈判:1945.8-1945.10.10签订《会谈纪要》 又称“双十协定” 1945.10.10二、内战烽火:1、全面内战爆发:1946.6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战略防御:(2)、战略反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 “争和平、反内战” 2、战争进程: a、1946.6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目标:中原解放区 b、1947.3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目标: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3(2011年安徽).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中考链接D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12(2011年广东省).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B(2010·广东广州)5.右图中蒋介石炮制的阴谋诡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C(2010·浙江杭州)
22.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B13(2011年鄂州市)、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D(2010·广东佛山)
11.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C24(2011年十堰市)
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B(2010·重庆江津)
6.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发动渡江战役A(2010·湖南湘潭)9.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建立了新中国C(2010·江苏淮安)
20.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C9(2011年烟台市).
诗歌是记载历史的重要文学形式,以诗载史,下面诗与史的搭配中,错误的是
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
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渡江战役
D.“鹤立鸡群野生稻,粮济苍生杂交通”——袁隆平
C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09河南中考]第8题10(2011年成都市)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C对图(《国民党军赴内战前线》和重庆谈判毛蒋合影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A.国民的积极准备内战
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参考答案]D [2007年河南中考] 第7题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参考答案]D [08徐州中考]第21题(2011·四川内江)
18.以下三幅图片再现了哪一位历史人物的活动?( ) A.贺龙 B.毛泽东
C.朱德 D.周恩来 D15.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08临沂中考]第15题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参考答案]B[08广安中考]第9题(2011·四川南充)
12.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A.内战从此结束和平正式开始
B.内战前夕出现了短暂和平
C.内战在谈判中已经全面爆发
D.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B林、罗刘、陈邓、粟 谭林、罗聂 东北
解放军中原、华
东解放军东北、华
北解放军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三 大 战 役 概 况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2、渡江战役——消灭敌人主力——倾覆蒋家王朝国共关系演变共产党成立(1921)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2)国共合作
共同北伐蒋汪叛变
合作破裂十年内战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七七事变
再次合作抗战胜利内战爆发战略大决战10(2011年河南省).
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中考链接B5(2011年河南省).
右图所示的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
A.在上海,党领导的五四运动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走向农村的标志
C.遵义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见证
D.北京成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象征A14(2011年襄阳市).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A淮海战役示意图10(2011年南京市).
下列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得的是
A.战役名称
B.战役时间
C.战役指挥者
D.战役结果C18(2011年淮安市).
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D.百万雄师过大江D12(2011年盐城市).
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淮海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B(2011·江苏扬州)
8.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D10(2011年山东滨州市).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C8(2011年济宁市).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A12(2011年济宁市).
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
A.羊马河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C(2011·山东聊城)
15.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右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
A.打倒到强,除军阀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2010·山东聊城)
18.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D(2010·浙江嘉兴)19.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2010·福建龙岩2)
12.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B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二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参考答案]B [08芜湖学业]第5题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胜利
B.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C.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中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参考答案]A[08孝感学业]第18题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参考答案]C[08广安中考]第2题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
B.(2)(4)
C.(1)(3)
D.(3)(4)[参考答案]C [08山东中考]第11题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参考答案] B[09常德中考]第11题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 C[09重庆中考]第9题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雄鸡一叫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参考答案]B[08广安中考]第6题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 D.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参考答案]C [2007年陕西中考] 第16题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参考答案]D [2007年连云港中考] 第30题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北伐战争——张作霖的主力被消灭
C.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
[参考答案]C [2007年太原中考] 第12题(2010·山东菏泽)
6.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 B C DB27(2011年湖南衡阳市).
(13分)辛亥革命百周年,海峡两岸同纪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地位】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实际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阐述,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哪年爆发?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则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分)
【国共合作历史】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2)历史上,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两次合作。材料二是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当时国共两党进行的是第几次合作?材料中的“军阀”主要是指三派军阀,请写出除张作霖外的另外两派军阀。(3分)【两岸关系发展】
材料三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材料略)
(3)材料三中“郑氏”指谁?他有何功绩?闻一多作诗时,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其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四 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图(右上图)。
(4)造成材料四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2分)
(5)今天,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何现实意义?(1分)27.(1)爆发:1911年。观点与理由:成功说。理由: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或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或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破除了封建陋习。失败说。理由:革命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没有赶走帝国主义者,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辩证说:既肯定其成功又指出其不足。(2)次数:第一次国共合作。(1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3)“郑氏”:郑成功。功绩: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分)原因: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或《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等意思相近的皆可)。
(4)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盘踞台湾(或国内矛盾所致或国共两党内战造成的)。(1分)方针:一国两制。(1分)
(5)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分。答出其中1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