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7 10:30:23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 tíng yuàn dēng shān diē dǎo fàng qì
                   
2.查字典填空。
如果不认识“持”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
“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拿着;握着。 ②遵守不变。 ③掌握;料理。 ④挟制。 ⑤对抗。
给下面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持石击瓮。   
爸爸说,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   
持之以恒。   
3.比一比,再组词。
同    廷    持    铁   
司    庭    诗    跌   
4.搭配词语。
5.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
6.《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
A.一儿登瓮、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B.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
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根据课文《司马光》内容填空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   ,   ,   。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   
②众皆弃去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欲知其轻重。   
②使水及原痕。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   。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三、综合题
10.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排队。
(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  )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  )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1.先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①群儿戏于庭。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③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实践活动。
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选出下面最好的办法(  )。
A.爬到树洞里去拿。 B.把树连根拔掉。
C.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D.向树洞里灌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公司;庭院;登山;跌倒;放弃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庭、院、登、跌、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公司、庭院、登山、跌倒、放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部首;扌;6画;①;③;②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部首、扌、6画、①、③、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答案】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
【知识点】词形;司马光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数量词+名词”,和,“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找大人、砸水缸、搬石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5.【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正确。B:错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常识、汉字结构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破之;水迸;儿得活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司马光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故答案为: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破之 水迸 儿得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8.【答案】(1)mò;jiē
(2)庭院;全,都;拿
(3)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司马光
【解析】【分析】(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故:足跌没(mò)水中。众皆(jiē)弃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与群儿戏于庭 庭: 庭院。 ②众皆弃去 皆:都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持:拿。(3)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司马光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9.【答案】(1)想;赶上,等到
(2)巨象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司马光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①欲知其轻重。欲:想。整句意思:想要知道它有多重。②使水及原痕。及:赶上,等到 。整句意思:刻其水痕所至。
(2)此题考查“其”的用法。“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巨象。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的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正确划分节奏应为: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意思: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答案】321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3214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1.【答案】①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③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知识点】字义;词义;司马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重点字、词,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①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③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2.【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司马光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简单方便的解决办法。皮球掉进树洞里,向树洞里灌水,认皮球浮起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能力。
1 / 1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八)第24课《司马光》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 tíng yuàn dēng shān diē dǎo fàng qì
                   
【答案】公司;庭院;登山;跌倒;放弃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庭、院、登、跌、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公司、庭院、登山、跌倒、放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查字典填空。
如果不认识“持”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
“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拿着;握着。 ②遵守不变。 ③掌握;料理。 ④挟制。 ⑤对抗。
给下面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持石击瓮。   
爸爸说,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   
持之以恒。   
【答案】部首;扌;6画;①;③;②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部首、扌、6画、①、③、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比一比,再组词。
同    廷    持    铁   
司    庭    诗    跌   
【答案】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同学、宫廷、坚持、铁环、公司、家庭、古诗、跌倒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搭配词语。
【答案】
【知识点】词形;司马光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数量词+名词”,和,“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找大人、砸水缸、搬石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5.下面关于课文《司马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足”,音序是D。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正确。B:错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常识、汉字结构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
A.一儿登瓮、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B.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
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根据课文《司马光》内容填空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   ,   ,   。
【答案】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破之;水迸;儿得活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司马光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故答案为: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破之 水迸 儿得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   
②众皆弃去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mò;jiē
(2)庭院;全,都;拿
(3)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司马光
【解析】【分析】(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故:足跌没(mò)水中。众皆(jiē)弃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与群儿戏于庭 庭: 庭院。 ②众皆弃去 皆:都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持:拿。(3)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司马光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欲知其轻重。   
②使水及原痕。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   。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答案】(1)想;赶上,等到
(2)巨象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司马光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①欲知其轻重。欲:想。整句意思:想要知道它有多重。②使水及原痕。及:赶上,等到 。整句意思:刻其水痕所至。
(2)此题考查“其”的用法。“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巨象。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的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正确划分节奏应为: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意思: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综合题
10.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排队。
(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  )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  )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答案】321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3214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1.先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①群儿戏于庭。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③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答案】①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③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知识点】字义;词义;司马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重点字、词,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同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①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③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2.实践活动。
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选出下面最好的办法(  )。
A.爬到树洞里去拿。 B.把树连根拔掉。
C.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D.向树洞里灌水。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司马光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简单方便的解决办法。皮球掉进树洞里,向树洞里灌水,认皮球浮起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