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5-22 23: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伟大的悲剧
一、教材分析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本课《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辛酸的角足。没想到的是当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因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加上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后,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来写这位失败的英雄,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二、学情分析
本课安排在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既是以探险为话题,又是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与回顾。在这之前的几个单元里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话题。已经懂得了该如何正确看待、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名人、明星等问题。知道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有优劣的一面,正所谓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们已经明白该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懂得该如何克服困难来完善自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命的价值。因此,在人生的取向上,学生们能较好地把握,能够很好地进入角色。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搜集材料,提取关键词句分析材料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上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常常能发现、提出一些较有深度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完成在新课标要求下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但是由于学生们各自的基础、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任务型活动设计时,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些较符合学生实际和爱好的任务活动。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赞美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五、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1)、教学方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习策略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六、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解决在字词上的拦路虎,了解南极的特点,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一)、导入(时间;4分钟)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的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冷酷的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地拜访。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睹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展示南极风光,南极动物等图片,老师解说)然而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上,发生了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曾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下面就请跟随我走进这个曾让我们震撼的悲壮故事,走进《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让学生能较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奠定文章的感情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间:7分钟)
(播放探险家斯科特等一行人的南极探险录象及结合文章内容)
1、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注意环境描写。
A: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
B: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
C: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D: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2、概括地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
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时间:25分钟)
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为了解决这一答案,请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概括的语言加以说明)
学生A:仅仅比阿蒙森迟到了一个月,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而第二个到达者却什么也不是。这体现出他们的失败之悲;
学生B:他们在体力不支、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五个人集体走向了死亡。这儿体现出死亡之悲;
学生C:他们自己失败了却还要为胜利者作证,这体现出作证之悲;
学生D:我认为还有体现出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所表现出的世人之悲。
教师小结:你们都很棒,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文章的悲剧所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里的悲剧主要体现了这四悲即: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 ;这里的“悲”应该理解为“悲壮”。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把感人的细节找出来)
分组讨论:
细节A: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一任务!这是何等的勇气与抉择!——绅士风度
细节B: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坚毅执着,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细节C:奥茨为了不拖累别人,向威尔逊要了10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其它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离开帐篷走向茫茫风雪。——集体主义
细节D:斯科特上校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无私的爱。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3、这些细节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一边读一边分析。)
文章在最后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告诉我们,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心灵因为经受了种种考验而变得无比高尚,他们因此而给人类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悲剧是伟大的悲剧。
具体说来,斯科特等人的高贵品质表现在以下方面:
A、坚毅、执著的探险精神,超人的力量和勇气。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斯科特等人在探险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绝非常人所能想像,尤其是他们归途中所遭受的心理上的煎熬、肉体上的折磨,更是让每一个人为之动容。但是面对这种种的困苦与不幸,斯科特等人没有退缩,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的坚强与忍耐,是值得每一个具有探索意识的人学习的。
B、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奥茨的脚趾已经冻掉了,他不愿意成为大家的负担,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但是大家坚决拒绝了。最后,可敬的奥茨勇敢地走向了茫茫雪原,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奥茨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C、十足的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1月l8日,斯科特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南极点,这里有他们最不愿意看到又不得不看到的东西———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里面还有一封信留给他们,请他们把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所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请允许我们以小人之心试想一下,只要他们把阿蒙森的痕迹抹去,再动些手脚,那么谁先踏足极点这个问题就变成一宗悬案了,要知道,争取第一个到达极点,这可是他们一生的梦想啊!由此,我们不能不被他们那高尚的心灵所感动。斯科特等人表现出的这种诚信和绅士风度,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D、无私而崇高的爱。探险队员们放下舒适的生活,到这片冰天雪地当中来苦苦跋涉,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柱的正是他们对探险这一不朽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对朋友对亲人的至爱,而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爱的精神,更加令人感动。
板书: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 四)、深入探究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威特写这一悲壮的一幕?(时间:5分钟)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认为给斯科威特写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斯科威特等人的心灵之所以高尚,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些正是作者要加以全心讴歌的对象。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斯科威特这一位失败的英雄的全部理由。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所体现的主题是在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一部伟大的悲剧不仅需要表现巨大的痛苦,还必须表现对灾难的反抗。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在反抗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崇高。悲剧的宿命绝不能消除我们的人类尊严感。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它表现了恶的最可怕的方面,而且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悲剧总是充满矛盾,使人觉得它难以把握。完善的悲剧理论必须包罗相互矛盾的各个方面———命运感和人类尊严感、悲观论和乐观论。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五)、拓展延伸(时间:4分钟)
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为一个成功者在世人面前作证。
1、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他的这一举动及其他们全部遇难的消息后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说”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说方面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做到了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不在于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用自己的全部的热情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同学们,你也想成为英雄吗?那么请向斯科特学习吧!学习他们的真诚、坚毅、执着、团结协作和无私的爱,勇敢地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六)课外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胜利和失败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八、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学生们在学习这一课时无不被斯科特一行人的高尚人格所深深吸引,被他们的精神品质所折服。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地筛选出有效的材料信息,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与内心世界。但在寻找感人的细节方面学生的动作还不够熟练,超出了我所预计的时间,同时细节找出来以后在归纳要领时,还不能马上切中要害,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我还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尤其是在那些人文性较强的文章当中,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沟通精神光芒的心灵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些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将来的教学中一致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伟大 的 悲剧
心灵高尚
心灵震撼
悲壮
失败之悲
死亡之悲
作证之悲
世人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