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
A.产品主供官府需要 B.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C.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D.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民营手工业中,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所以B正确;
ACD都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官营手工业特点的把握。注意选择与 官营手工业无关的内容。
2.(2019高二下·桃江期中)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D.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区和实质。
3.(2019高一下·漳州期中)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信息“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是指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根据史料找出这种变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4.(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浆染尚芜湖”可以看出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故①说法正确;
题中未说明芜湖在沿长江一带的地位,故②错误;
从材料中体现不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特征,故③错误;
从“雇工达千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④正确;
C项组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准确把握。明清时期江南的丝织业最早出现雇佣关系,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2019高三上·宿迁期末)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了男女平等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工商业非常发达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无法体现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雇佣关系,故无法推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A选项错误;
男女平等涉及的是政治、经济等多个地位的平等,这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因此B选项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故C选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
6.(2019高三上·惠东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政府以诏令形式强调:百工伎巧、养马之人必须世代相袭,为官府服役,不许改业,违者重罚。体现了对工匠严格的管理,D正确;
ABC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对于工匠的种种规定,体现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7.(2018高一下·中山期末)唐朝官营丝织生产,设立二十五个“作”。其中,织绸之“作”十个:布、绢、绫、罗、锦等;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组、绶、绦、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比较厚实的丝绸线四个:?、线、弦、网;练染六个:青、绛、黄、白、皂、紫。这反映了唐代丝织业( )
A.规模宏大 B.管理严格 C.分工精细 D.不计成本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织绸之“作”十个”“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比较厚实的丝绸线四个”“练染六个”说明唐朝官营丝织业中分工比较精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的规模、管理及其成本,故AB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材料织绸之“作”十个:布、绢、绫、罗、锦等;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等可以看出唐代丝织业技术进步,分工精细明确,难度一般。
8.(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项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
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可以看出工匠以银代役获得了人身自由,政府放松了对工匠控制,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9.(2018高一下·嘉兴期末)《国家宝藏》播出以来受到国人热捧。其中,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国宝——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见下图),反映了长沙千年的文化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
②诗文用于装饰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成为研究当时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④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进行称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为唐朝的文物,反映出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故①正确;图片反映出此壶题写诗歌一首,说明此文物以诗歌为饰,这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故②正确;诗歌中“春人饮春酒”反映出这是酒壶,体现了当时的酒文化,故③正确;“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越窑青瓷,不是长沙窑陶瓷,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回答即可。
10.(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唐代诗人李群玉作《石渚》一诗:“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该诗所描写的古窑址应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湘浦口”“洞庭”可知该诗所描写的古窑址应位于湖南省,即图中的③,故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结合图片可以得出结论,难度较大。
11.(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解析】【分析】C根据材料中的“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说明政府对官营手工业者进行严格控制,严禁收徒和私自生产,这种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A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者创造力的发挥,排除A项;
B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
D材料反映的是防止手工工艺外传,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者身份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者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其技术不得外传,影响了工艺的传承,难度中等。
12.(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A“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题干中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A项排除;
B图二中的“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的代表,反映了汉代丝织业高超的工艺;
C据所学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灌溉无关,故C项排除;
D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与海昏侯刘贺无关,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13.(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主要是生产官府需要的产品,故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中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及特点回答即可。
14.(2018高一下·泰安期末)康熙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织造局(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宫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下的工官,其产品没有任何投放市场的可能,因为在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皇家私用和官府专用,故④项错误,排除;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结合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回答即可,难度中等。
15.(2018高一下·郑州期末)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 )
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可以地出结论,难度中等。
16.(2018高一下·甘肃期末)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
C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
D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
B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
17.(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进度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的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力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可知瓷土资源丰富;根据材料一“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可知燃料丰富;根据材料一“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可知是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根据材料一“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可知有良好的技术积累;根据材料一“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可知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根据材料一“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可知是政府的支持。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窑”是官营手工业,可从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方面回答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民窑”是民营手工业,可从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方面回答民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知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可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从分工细、雇佣关系方面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 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 “官窑”是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
(3)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18.(2019高一下·册亨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2)关系:出现雇佣关系;实质:资本主义萌芽。
(3)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科举制度的影响。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以依据教材很容易的作出答案: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等。
(2)从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中得出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其本质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根据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得出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根据材料“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得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等。
故答案为:(1)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关系:出现雇佣关系;实质:资本主义萌芽。
(3)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科举制度的影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由图片男耕女织得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 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雇佣关系可以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等角度分析。
19.(2018高一下·邗江期中)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业,……官府生产的纺织品多为奢侈品。如《三国志·魏志》记载:“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织工,多达五六百人。产品对民生毫无裨益,多为贵族消费品。
——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江浙布、丝手工业”所属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哪种类型的企业?与材料一,二相比,该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官营手工业;产品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
(2)民营手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
【知识点】洋务运动;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织工,多达五六百人。产品对民生毫无裨益,多为贵族消费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类型是官营手工业。再从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2)本题据材料二“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江浙布、丝手工业”所属的手工业类型是民营手工业。再从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3)本题据材料三“1872……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再与材料一、二相比即可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的角度回答该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故答案为:(1)官营手工业;产品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
(2)民营手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手工业、近代手工业。难度适中。本题以大国工匠热点切入,考查了古代手工业中的官营手工业及其特点,明清时期的民营手工业及特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变手工劳作为机器大生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
A.产品主供官府需要 B.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C.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D.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2.(2019高二下·桃江期中)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D.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2019高一下·漳州期中)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4.(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9高三上·宿迁期末)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了男女平等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工商业非常发达
6.(2019高三上·惠东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7.(2018高一下·中山期末)唐朝官营丝织生产,设立二十五个“作”。其中,织绸之“作”十个:布、绢、绫、罗、锦等;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组、绶、绦、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比较厚实的丝绸线四个:?、线、弦、网;练染六个:青、绛、黄、白、皂、紫。这反映了唐代丝织业( )
A.规模宏大 B.管理严格 C.分工精细 D.不计成本
8.(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9.(2018高一下·嘉兴期末)《国家宝藏》播出以来受到国人热捧。其中,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国宝——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见下图),反映了长沙千年的文化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
②诗文用于装饰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成为研究当时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④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进行称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唐代诗人李群玉作《石渚》一诗:“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该诗所描写的古窑址应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12.(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13.(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18高一下·泰安期末)康熙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织造局(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宫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8高一下·郑州期末)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 )
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6.(2018高一下·甘肃期末)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
17.(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进度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的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力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18.(2019高一下·册亨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9.(2018高一下·邗江期中)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业,……官府生产的纺织品多为奢侈品。如《三国志·魏志》记载:“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织工,多达五六百人。产品对民生毫无裨益,多为贵族消费品。
——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江浙布、丝手工业”所属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哪种类型的企业?与材料一,二相比,该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民营手工业中,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所以B正确;
ACD都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官营手工业特点的把握。注意选择与 官营手工业无关的内容。
2.【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区和实质。
3.【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信息“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是指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根据史料找出这种变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4.【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浆染尚芜湖”可以看出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故①说法正确;
题中未说明芜湖在沿长江一带的地位,故②错误;
从材料中体现不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特征,故③错误;
从“雇工达千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④正确;
C项组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准确把握。明清时期江南的丝织业最早出现雇佣关系,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无法体现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雇佣关系,故无法推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A选项错误;
男女平等涉及的是政治、经济等多个地位的平等,这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因此B选项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故C选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
6.【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政府以诏令形式强调:百工伎巧、养马之人必须世代相袭,为官府服役,不许改业,违者重罚。体现了对工匠严格的管理,D正确;
ABC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对于工匠的种种规定,体现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7.【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织绸之“作”十个”“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比较厚实的丝绸线四个”“练染六个”说明唐朝官营丝织业中分工比较精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的规模、管理及其成本,故AB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材料织绸之“作”十个:布、绢、绫、罗、锦等;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等可以看出唐代丝织业技术进步,分工精细明确,难度一般。
8.【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项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
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可以看出工匠以银代役获得了人身自由,政府放松了对工匠控制,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9.【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为唐朝的文物,反映出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故①正确;图片反映出此壶题写诗歌一首,说明此文物以诗歌为饰,这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故②正确;诗歌中“春人饮春酒”反映出这是酒壶,体现了当时的酒文化,故③正确;“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越窑青瓷,不是长沙窑陶瓷,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回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湘浦口”“洞庭”可知该诗所描写的古窑址应位于湖南省,即图中的③,故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结合图片可以得出结论,难度较大。
11.【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解析】【分析】C根据材料中的“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说明政府对官营手工业者进行严格控制,严禁收徒和私自生产,这种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A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者创造力的发挥,排除A项;
B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
D材料反映的是防止手工工艺外传,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者身份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者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其技术不得外传,影响了工艺的传承,难度中等。
12.【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A“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题干中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A项排除;
B图二中的“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的代表,反映了汉代丝织业高超的工艺;
C据所学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灌溉无关,故C项排除;
D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与海昏侯刘贺无关,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13.【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主要是生产官府需要的产品,故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中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及特点回答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下的工官,其产品没有任何投放市场的可能,因为在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皇家私用和官府专用,故④项错误,排除;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结合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回答即可,难度中等。
15.【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可以地出结论,难度中等。
16.【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
C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
D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
B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7.【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可知瓷土资源丰富;根据材料一“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可知燃料丰富;根据材料一“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可知是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根据材料一“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可知有良好的技术积累;根据材料一“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可知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根据材料一“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可知是政府的支持。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窑”是官营手工业,可从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方面回答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民窑”是民营手工业,可从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方面回答民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知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可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从分工细、雇佣关系方面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 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可用来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 “官窑”是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管理腐败,成本高昂,主要生产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经营较艰难,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明末迅速崛起。
(3)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18.【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2)关系:出现雇佣关系;实质:资本主义萌芽。
(3)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科举制度的影响。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以依据教材很容易的作出答案: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等。
(2)从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中得出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其本质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根据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得出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根据材料“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得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影响;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等。
故答案为:(1)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关系:出现雇佣关系;实质:资本主义萌芽。
(3)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科举制度的影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由图片男耕女织得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 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雇佣关系可以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等角度分析。
19.【答案】(1)官营手工业;产品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
(2)民营手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
【知识点】洋务运动;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织工,多达五六百人。产品对民生毫无裨益,多为贵族消费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类型是官营手工业。再从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2)本题据材料二“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江浙布、丝手工业”所属的手工业类型是民营手工业。再从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3)本题据材料三“1872……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再与材料一、二相比即可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的角度回答该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故答案为:(1)官营手工业;产品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
(2)民营手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手工业、近代手工业。难度适中。本题以大国工匠热点切入,考查了古代手工业中的官营手工业及其特点,明清时期的民营手工业及特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变手工劳作为机器大生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