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9 21: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各国水坝建设发展得非常快,美国胡佛大坝开了世界大型水坝之先河。20世纪70年代,耗资10亿美元的埃及阿斯旺大坝竣工后,水坝建设达到了顶峰。进入20世纪80年代,水坝建设开始衰退,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的认识,开始反思大坝带来的负面效应。到了90年代,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坝组织和人士认为,应该结束大坝时代。
关于大坝建设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在近十几年来越演越烈。支持大坝建设的人认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渔业、航运、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大坝是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必需,开发水电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利用,与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相比,大坝的利远远大于弊。
反对大坝建设的人则列出了一长串大坝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淹没耕地和矿产资源,淹没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淹没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造成大批非自愿移民;阻断江河,影响航运和鱼类回游;影响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损害生物多样性;阻碍了河流的自由奔流,甚至造成河道断流,损害了河流的健康生命;大坝有巨大的溃坝风险,特别在战争时期是易受攻击的要害部位,是悬在人们头上的“定时炸弹”;等等。
总之,赞成建坝者认为开发和保护应该并存,反对建坝者认为应保留一两条“原汁原味”的河流,传给子孙后代,最好让每一条江河都自由地流淌。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如果在水坝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破坏了生态平衡,未来大自然的惩罚将是严酷的。但能源问题同样重要,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和发展是其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对能源的需求,农业对水利的渴望十分迫切。而且,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一般都已超过50%,如美国水能资源已经开发利用了80%,经济可开发的坝址几乎已全部开发。而虽然中国有86000座水坝,是世界上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到25%。因此,水电建设仍是中国解决洪水、干旱和电力短缺等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应当说,对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关注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国际社会对水坝建设的激烈争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它警示大坝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对每一条河流进行开发、对每一座大坝进行规划设计时,都应当十分慎重地对待生态问题,要把“以人为本”和“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使大坝建设既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供水、粮食和能源安全的需求,同时又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目标。
(摘编自《水坝工程利弊之争》)
材料二:坝和堰,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学。抽象一点说,一个是所谓“征服自然”,一个是所谓“天人合一”。具体来讲,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对待自然的原则和对待他人的原则。坝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而堰则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尽管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立起一般不会被水冲垮的水坝,但大自然还会有报复的方式。一是一旦水坝由于各种原因溃决,所带来的灾难是洪水所不能比拟的。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就有十数起垮坝事件。大自然的另一个报复形式是泥沙淤积。据水利专家的判断,因泥沙较多,中国水库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而条件较好的美国,水库的平均寿命也不过300年。对比一下,都江堰已经事实上存在了2250多年。显然因为它并不完全阻截水流,而是网开一面,让水顺利从外江和飞沙堰流出,大量泥沙也随之排走;只是按照“深淘滩”的要诀,每年枯水季节要清理一下宝瓶口与飞沙堰之间的泥沙。
不少人称赞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和“低作堰”的原则,只是认为这能起到防洪的作用。这种只将都江堰视为一个孤立工程的看法,显然不能理解都江堰在制度上的深意。所谓“低作堰”,就是飞沙堰不可过高。都江堰的分水原则不仅只是为了防洪,还反映了一种“兼利天下”的理念。即“我用水也想着让别人用水”。不管有人从这种分水比例想到了黄金分割率0.618是否有道理,如果在一个流域中所有的引水工程都不超过这一比例,且大规模的引水工程数量不多于支流数量,最后总的用水量有可能被限制在流域总径流量的40%~50%之间。而40%这个数字,恰是今天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汪恕诚《水权与水市场》)。如果60%的水能够流入大海,也就不存在上下游的冲突以及与航运、渔业和景观之间的紧张了。试想一下,如果黄河上所有的引水工程都采取都江堰的分水原则,还会出现断流吗?
都江堰比之现代拦河大坝的上述好处,又会引申出一个派生的优势,即成本较低。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在2200多年以前建成在今天看来仍是规模宏大的引水工程,它也符合儒家所倡导的政府和公共工程要“惠而不费”的主张。即使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都江堰的思路,即减少与水的直接对抗和对泥沙网开一面,仍会节约大量的工程成本。因为不与水流正面交锋,就会降低对工程强度的要求;给泥沙一个流走的通道,也会节约大量清沙放沙的成本。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每年对水库的投资约百亿,已有水库85000多座,15米以上的水坝21000多座,投资和维护的费用都大得惊人。如果在水利工程中推广都江堰的模式,将会省去多少纳税人的钱!
(摘编自《都江堰:一个凝固的制度》)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胡佛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坝之一,此后各国水坝建设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水坝建设达到顶峰。
B.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人类会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结束大坝的时代一定会来临。
C.水利专家认为,中国水库的平均寿命远远不如美国水库的平均寿命,这与中国水库的泥沙较多分不开。
D.以“四六分水”和“低作堰”为原则的都江堰,是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引水目的的同时,顺应水的自然本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赞成建坝者,还是反对建坝者,都应当十分慎重地对待生态问题,以及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B.尽管我国水坝数量为世界之最,但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足四分之一,水电建设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C.都江堰已存在了2250多年,因为都江堰没有完全阻截水流,而是让水从外江和飞沙堰流出,从而使大量泥沙随水排走。
D.材料二认为,黄河出现断流,是因为黄河上的引水工程的数量超过支流,并且没有采取像都江堰那样的分水原则。
3.下列选项中,不能为反坝人士提供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成使得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
B.建有水坝的河流的航运期要长于无调节的河流。
C.西江铁壁阻断了来势汹汹的洪水,也阻断了鱼类溯游而上的道路。
D.胡佛大坝的水库蓄水,对下游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坝和堰在理念和结果上的主要区别。(4分)
5.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奔月(节选)
鲁迅
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①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看看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壁出堂前,一面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
他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的;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早点心,有些高兴的时候,你便去禀告,说晚饭请她等一等,对不起得很。记得么?你说:对不起得很。”
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前面是天天走熟的高粱田,他毫不注意,早知道什么也没有的。加上两鞭,一径飞奔前去,一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这才接近树林,然而满眼是胡蜂、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他望见这一块新地方时,本以为至少总可以有一两匹狐儿兔儿的,现在才知道又是梦想。他只得绕出树林,看那后而却又是碧绿的高粱田,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倒楣!”他尽量地大叫了一声,出出闷气。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炊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轿,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
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触,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胜者低声说。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有删改)
[注]①羿,即后羿,擅长射箭,在民间流传着“后羿射日”的故事。羿为太阳神的臣子,嫦娥的丈夫。羿为了成仙,从西王母之处得到不死灵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藏药时,被逄蒙(即逢蒙)看见了。一天,逄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危急之时将药一口吞了下去,而飞上了天。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逢蒙杀羿”的传说见于《孟子·离类》:“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②剪径,拦路抢劫。
文本二:
《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奔月》与鲁迅亲历的一场人事纠葛有关。这场纠葛由“狂飘社”的高长虹挑起,这位曾经与鲁迅过从甚密的青年,在《给鲁迅先生》《给韦素园先生》两封公开信和《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请大家认清界限》《公理与正义的谈话》《时代的命运》等文章中多次公开挑衅,指责鲁迅为“世故的老人”“已不着言语而敲了旧时代的丧钟”等。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刚开始置之不理,但后来愈演愈烈,甚至流言波及许广平,鲁迅终于怒不可遏,予以反击,写下了《奔月》。
(摘编自瑞文网)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羿醒后,忙着到远地方去寻食物,而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却感到非常不满和愤怒。
B.“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羿的这种叙述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是为了追忆自己当年的荣耀。
C.老太太指责羿“说诳”,羿答到“那也好”,而不做过多的申辩与陈述,这是因为他看不起老太太,对她的指责不屑一顾。
D.羿误杀母鸡,他在与老太太交涉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功绩早被弟子逢蒙冒领,老太太所代表的民众的相关认知也被误导。
7.结合两则文本,下列对小说《奔月》(节选)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老太太的形象鲜明,小说叙写老太太谩骂羿,细致描绘她的心理、神态,形象地勾勒出老太太的泼辣和喜好算计。
B.“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在文中出现两次,且将数目写得如此详细准确,看似闲笔,实际上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C.“壁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作者运用戏谑的语言讽刺了逢蒙的小人得志、冷酷绝情。
D.《奔月》取材于神话传说,但其创作与现实有关。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最终怒不可遏,写下了《奔月》。
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界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9.《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有评论认为,《奔月》讲述的故事由历史、新编、自我三个层面构成,内容丰富。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介甫[注]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如无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怒乎?昔王子雍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介甫不幸亦近是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光昔从介甫游,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又曰:“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将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何介甫总角读书、白头秉政,乃尽弃其所学而从今世浅丈夫之谋乎?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卿士,谋及庶人。成王戒君陈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孔子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下不天上施。”自古立功之事,未有专欲违众而能有济者也。使《诗》《书》孔子之言皆不可信则已,若犹可信,则岂得尽弃而不顾哉!今介甫独信数人之言,而弃先王之道,违天下人之心,将以致治,不亦难乎?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B.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C.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D.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苗钱,宋代实行青苗法,青黄未接时,官府贷给农民的钱。
B.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C.总角,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后用来借指男子的少年时代。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有的朝代也称“黎庶”“庶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皇上面前就曲意逢迎,而在僚属面前,或对见解稍有不同的人,就总是勃然发怒,甚至加以辱骂。
B.王安石执政后首先建立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的事,又委派薛向在江、淮一带推行均输法,想要全部剥夺商贾原有的利益。
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执政以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部丢掉,所作所为与孟子、老子的主张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D.司马光引用《诗经》、《尚书》及孔子的话,意在劝诫王安石不要一意孤行、违反众议,仅仅相信少数几个人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主宽容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怒乎?(4分)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分)
14.在司马光眼里,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选文加以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 李清照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注]还解辟寒无?
[注]通犀:《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开元二年,交趾国进贡犀牛角一只,色黄似金,置于殿中,有暖气袭人,名曰辟寒犀。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首句写人,描写了闺中女子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打扮的情状。
B.上阕二、三句写景,由远及近,用晚风、落梅、淡云和疏月等意象勾画出词人的内心。
C.下阕首句中一个“闲”字,写女主人公连瑞脑香味也懒得闻嗅了,刻画了其愁苦无绪的形象。
D.这首词极为婉转,怨而不怒,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温柔敦厚”的要求。
16,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地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王安石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 ① )。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____________季节,犹如一个农夫,( ② ),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____________的皇城,变成“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____________。其实,( ③ )。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____________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辨认 五光十色 峰回路转 见证
B.辨析 金碧辉煌 峰回路转 目击
C.辨析 五光十色 重峦叠嶂 目击
D.辨认 金碧辉煌 重峦叠嶂 见证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B.春天来了,麦苗好像一夜长高了许多。
C.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D.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药熏蒸是一种物理疗法,中药熏蒸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医中药与现代化高科技熏蒸器的完美结合,借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实现了“皮肤吃药”。用药液蒸气熏蒸人体肌肤,使之发汗,( ),帮助机体恢复功能;药借热力,热助药力,相得益彰,促进腠理疏通,脉络调和,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祛风散寒,气血流畅,排毒养颜,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让深伏于关节、经络、骨骼的瘀血、疾浊等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扩张毛孔,使药物从毛孔渗人体内
B.扩张毛孔,让深伏于关节、经络、骨骼的瘀血、痰浊等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使药物从毛孔渗人体内
C.让深伏于关节、经络、骨骼的瘀血、痰浊等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使药物从毛孔渗人体内,扩张毛孔
D.使药物从毛孔渗人体内,扩张毛孔,深伏于关节、经络、骨骼的瘀血、痰浊等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
22.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记者:对于太空中的一些未知情况,您是否也有过害怕和恐惧?
王亚平:于我而言,在我的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时刻——当年义无反顾地参加航天员选拔、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身穿航天服准备为国出征太空……在这些时刻,我心里充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
作为一名中学生,未来充满了未知,而对未知世界的害怕和恐惧是人之常情,王亚平的回答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结束大坝的时代一定会来临”说法错误,从原文“要把‘以人为本’和‘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等信息可知,文章意思并不是要结束大坝)
2.D(原文是“如果黄河上所有的引水工程都采取都江堰的分水原则,还会出现断流吗?”这里强调了都江堰分水,原则的科学性,但不能由此认定作者认为黄河断流的原因是没有采取都江堰那样的分水原则,同时“引水工程的数量超过支流”于文无据)
3.B(B项是为建坝者提供事实论据的说法)
4.理念不同:坝是征服自然,是对水的抗衡;堰是对水的因势利导,顺应水的自然本性,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2分)结果不同:坝存在溃坝的风险和导致泥沙淤积的后果,投资和维护的费用高;堰则能使泥沙随水排走,投资和维护的费用低。(2分)
5.文章首先阐述了美国等国家水坝建设的发展情况,引出了关于大坝建设存在的争论话题;接着列举了赞成建坝者与反对建坝者各自的理由和主张,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在对大坝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慎重对待生态问题,力争双赢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A项,无中生有,“但内心却感到非常不满和愤怒”错误,于文无据。B项,分析不当,“羿的这种叙述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是为了追忆自己当年的荣耀”错误,羿是想表明自己的身份,想要解决纠纷。C项,强加因果,“这是因为他看不起老太太,对她的指责不屑一顾”错误,应是他知道老太太受到了误导,和她争辩不清楚,无法解决问题)
7.A(分析不当,小说没有“细致描绘她的心理、神态”)
8.①处处碰壁,落魄无依。被老太太嘲笑,被弟子中伤,为民除害的射日英雄羿在回归日常生活后,却为生计疲于奔命。②坦诚忠厚,心地善良。羿承认射杀了老太太的母鸡,并赔上一天口粮,展示了羿的坦诚忠厚;羿让剪径未成的逢蒙飘然而去,表现了他的大度和心地善良。③坚定自信,光明磊落。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羿对逢蒙在人格、本领等方面的蔑视,羿对自己能够战胜邪恶很自信。④武艺高强。羿擅长射箭,向来有发必中;他还有绝招“啮镞法”。(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9.①历史层面:小说取材于“后羿射日”“逢蒙杀羿”的历史传说。②新编层面:情节上,写羿出猎误杀母鸡,遭老太太谩骂,并搭上了一天的口粮,属于新编;语言上,“一包辣酱”“甜辣酱”等,明显带有现代气息。③自我层面:羿用啮镞法与逢蒙开玩笑,嘲弄逢蒙,表示出他对忘恩负义之徒的卑劣人格的痛恨,寄寓着作者与高长虹交往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思想情绪。(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A(原文标点: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
11.C(“后用来借指男子的少年时代”说法错误,后用来借指少年时代,男女皆可)
12.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皇上面前就曲意逢迎”说法错误,原文“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钱如无也”是说王安石在皇上面前的态度)
13.(1)英明的主上对您是如此宽容,而您拒纳谏言竟是这个样子,这恐怕够不上“恕”道吧?(得分点:“拒谏”“乃尔”“无乃”各1分,句意1分)
(2)天下是个神圣的东西,不能按哪个人的意志去摆布它,强行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治理它必定会失败,抓住不放反而会失掉它。(得分点:“神器”“为”“执者”各1分,句意1分)
14.王安石的变法使人感到忧愁、痛苦,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流离失散,无人能安居乐业。(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您素来刚正耿直,每在人君前议论政事,如同在私人的内室与朋友争辩,从不稍稍收敛盛气凌人的态度,看待斧钺鼎镬就像是不存在一样。至于宾客、僚属进见议事,就只有揣摩您的意图,迎合您的心意,曲意听从您的话而毫不迟疑的,您就亲切地以礼相待;有的人见解小有不同,稍微提到新法不合适之处,您总是勃然发怒,或者谩骂加以污辱,或者奏明皇上而逐出朝廷,并不等待他们把话说完。英明的主上对您是如此宽容,而您拒纳谏言竟是这个样子,这恐怕够不上“怒”道吧?从前王子雍侍奉皇上很正直,却喜欢下面的人献媚奉承自己,介甫不也是和他一样吗?这就是我所说的自信心太过。
我从前跟从您交游,(深知)您对于各种书籍无不阅读,而特别喜欢孟子与老子的学说,现在既得君主的信任,又得宰相的职位,有机会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自然应当首先推行您认为好的,必然不会首先推行您认为不好的。孟子说:“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益?”又说:“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使百姓辛辛苦苦,整年劳动,还养不活自己的父母,还得借贷来凑足粮税,这在哪一点上像做人民父母的样子呢!”当前您执掌朝政,首先建立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的事。又委派薛向在江、淮一带推行均输法,想要全部剥夺商贾原有的利益;又分派官员出使各地发放青苗钱而征收其利息,致使人人感到忧愁、痛苦,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流离失,散,这难道符合孟子的意愿吗?老子说:“天下是个神圣的东西,不能按哪个人的意志去摆布它,强行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治理它必定会失败,抓住不放反而会失掉它。”又说:“我只管无所作为,人民会自自然然地服从教化;我保持清静的态度,人民自己会在正道上生活;我只管无所事事,人民会自己做到富足;我没有任何欲望,人民自然会变得淳朴。”又说:“治理大国,就像是煎烹小鱼一样。”现今您治理国家,完全改变祖宗的旧法,该先的放在后面,该上的放在下面,该右的放在左面,已成的毁坏它,已废的取用它,整天忙忙碌碌、尽心竭力,夜以继日不得休息。使上自朝廷、下到田野、内起京都、外至四海,士人、官吏、兵卒、农夫、工匠、商贾、僧徒、道士,没有一人能够因袭故典、固守常法,纷繁混乱,无人可以安居,这难道符合老子的意愿吗!您束发读书、白头执政,为什么要全部丢掉自己学到的东西而去听从当今浅薄之徒的坏主意呢?古时候国家有大事常常同执政大臣商议,同平民百姓商议。成王告诫君陈说:“(治理国家)有的该废置,有的该兴办,财政的支出收入,都应该考虑众,人的意见。官吏、平民的议论相同了,才公布实施。”《诗经》说:“古时贤人说过,有了疑难问题,应该找拾柴的小民商量。”孔子说:“执政官听取下面的话,下面的人就遵行他的措施;执政官不听取下面的话,下面的人就不遵行他的措施。”从古以来建立功业的事,没有一意孤行、违反众议而能成功的。假使《诗经》、《尚书》和孔子的话都不能相信就不用说了,如果还可以相信,怎么能完全抛弃而不顾呢!现今介甫仅仅相信几个人的话,而抛弃古代圣人的道理,违背天下人的心愿,准备依靠它来治理好国家,不是很困难吗?
15.B(“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庭院落梅”是近景,“淡云”“月”是远景)
16.①反衬,下片通过“玉鸭”“朱樱斗帐”等富贵奢华生活的描写,含蓄地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②巧用典故,借询问犀角梳能否为自己驱寒,委婉地写出了身心俱寒难以成眠的情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孤独、凄凉之感。(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懂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18.D(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辨别分析。根据语境,应用“辨认”。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根据语境,应用“金碧辉煌”。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根据语境,应用“重峦叠嶂”。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目击:目光触及;熟视。亲眼看见。根据语境,应用“见证”)
19.B(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暗喻,本体是“屋顶”,比喻词是“成了”,喻体是“抛物线”。A项,本体是“它们”,比喻词是“当作”,喻体是“蛛丝”;B项,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本体是“建筑”,比喻词是“是”,喻体是“音乐”;D项,本体是“雨点”,比喻词是“似”,喻体是“伞兵”)
20.①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 ②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 ③紫禁城也宜雨(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1.B(“扩张毛孔”是“病邪透出”“药物渗人”的前提,而且是发汗时的现象,所以先表述扩张毛孔;“病邪透出,药物渗人”,先“出”后“人”更符合表达的顺序。“让……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与后文“使药物从毛孔渗入体内”句式一致,都是陈述中药熏蒸的目的、作用。去掉“让”字,主语就变成“病邪”,与后文语脉不相连)22.中药熏蒸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医中药与现代化高科技熏蒸器的完美结合借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实现“皮肤吃药”的物理疗法。(符合单句要求2分,未改变原意3分)
23.【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来自新闻采访,一问一答,问的关键词是“未知情况”“害怕和恐惧”,答的关键词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审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进行立意。同时要注意任务驱动,从材料下面的驱动来看,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未知世界的害怕和恐惧”,写作时就必须紧扣王亚平的回答。
参考立意:唯有热爱,方能披荆斩棘;为热爱的祖国而奋斗就会无所畏惧;因为热爱,所以无惧无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