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山水画较之花鸟画、人物画更加注重对意境的深刻表现,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本课主要通过对画家营造意境的不同方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掌握欣赏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山水画的爱好和兴趣,并使学生了解古代山水画是罕见的艺术珍宝。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初步理解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三、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的审美精神,领会意境的营造在古代山水画中独特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启发引导、延伸对比、思考讨论
在本节中,我特别强调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对山水画作品与自然风景的对比,中西方绘画的对比,通过我的精心设问,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感受山水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四、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播放古琴曲,展示高山流水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高山流水》的flash动画。(声画同步,动态的开场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切入课题《古代山水画》
(二)第一环节:山水画和照片对比,体会区别,感受意境
对比展示风光照片、画册图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提出问题:你觉得山水画与自然景色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意境?为什么画家喜欢借山水画去抒情,营造意境?意境的表现在山水画中真的很重要吗?
通过对比真实的景色与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意境是照片难以达到的效果,进一步体会意境的创造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认识意境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与西方风景画作品,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参与引导与讨论。
(1)赏析对比中国画《潇湘图》;西方油画《干草车》
提问:同样都是山水画,对比观察两幅画在思想、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2)《千里江山图》与《佛拉富德小屋》
观察这两幅作品在空间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吗
让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采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对作品的意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第三环节:山水画欣赏,情融于画,理解意境
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意境也有不同的追求,以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倪赞《六君子图》为代表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组认领一幅进行讨论,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
(4)作品用了哪些技法表现?
(5)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画面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入手,并结合时代的背景,画家的情感、品格来讨论,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启发他们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归纳这段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
(三)这几个环节我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本节课层层深入,以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去欣赏。另外,我还通过问答加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有效的解决了欣赏课的枯燥乏味。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直观展示,加上古曲的应用,让学生徜徉在中国山水的意境之中。最后,使学生进一步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一种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画家是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营造画面意境,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
(四)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在相关的网站上进一步欣赏我国古代山水画,领会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