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9 21:05:4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渺的的诗海里,蕴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诗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于其中或成就事业,或修身养情。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得意须尽欢,穷则退隐山林间。寄情山水,徜徉山林未尝不是一种别样活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的诗歌世界,品味清新怡悦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板书课题)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常建(708年—?),籍贯邢州,后游历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长期过着漫游生活,来往山水名胜,后移家隐居鄂渚。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今存诗五十七首,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文题解读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的意思是: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
三、预习设计
1.请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补写完整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根据课文填空
⑴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⑶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默写
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点明主旨句,表现诗人的美好心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反映劳动者复杂矛盾心理,《卖炭翁》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常建,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_____________构成幽静的境界。
5.给加点字注音
北麓( ) 佛刹( ) 镌( )刻 米芾( ) 禅( )院
万籁( ) 钟磬(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加点字的音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清晨入古寺( ),初日( )照高林。
⑵曲径( )通幽( )处,禅房( )花木深。
⑶山光悦( )鸟性,潭影空( )人心( )。
⑷万籁( )此都寂,但( )余钟磬( )音。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诗歌的意思
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⑵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⑷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六、赏析诗歌
1.请赏析首联中“入”、“照”运用的妙处。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修对颔联推崇有加,请你说说此联好在哪里?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展示的画面。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5.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6.你能说说这首诗的主题吗?
七、拓展延伸
1.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常建追求是隐居生活,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为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
八、课堂检测
㈠根据提示填空
1.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给人人生启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3.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_______、______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 。(3分)
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5.尾联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把《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成散文诗。
参考答案
三、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2.⑴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⑵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⑶食之不能尽其材⑷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⑵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唐 山林寺观 光和影
5.lù chà juān fú chán lài qìng
四、略
五、1.⑴古老的寺庙,指破山寺 早上的太阳⑵弯曲的小路 幽静 僧人居住的房舍⑶使……欢悦 使……空旷 指人的世俗之心。⑷指各种声响 只 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2.⑴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⑵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⑶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⑷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六、1.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2.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3.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 幽静的画面(答到“幽静”特点即可)。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4.“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5.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
6.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创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七、1.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
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
2.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八、㈠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㈡1.C (2分)2.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3.宁静 幽美 杂念顿消4.“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5.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6.C(A项中鸟语花香有误,与古寺肃穆幽深的特点不符;B项中荒凉冷僻有误,幽与深写出的是古寺的清幽;D项中愉悦兴奋之情有误,诗人欣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的是自己遁世无门、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背诵默写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渺的的诗海里,蕴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诗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于其中或成就事业,或修身养情。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得意须尽欢,穷则退隐山林间。寄情山水,徜徉山林未尝不是一种别样活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的诗歌世界,品味清新怡悦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板书课题)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常建(708年—?),籍贯邢州,后游历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长期过着漫游生活,来往山水名胜,后移家隐居鄂渚。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今存诗五十七首,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文题解读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的意思是: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
三、预习设计
1.请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补写完整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根据课文填空
⑴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⑶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默写
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点明主旨句,表现诗人的美好心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反映劳动者复杂矛盾心理,《卖炭翁》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常建,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_____________构成幽静的境界。
5.给加点字注音
北麓( ) 佛刹( ) 镌( )刻 米芾( ) 禅( )院
万籁( ) 钟磬(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加点字的音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清晨入古寺( ),初日( )照高林。
⑵曲径( )通幽( )处,禅房( )花木深。
⑶山光悦( )鸟性,潭影空( )人心( )。
⑷万籁( )此都寂,但( )余钟磬( )音。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诗歌的意思
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⑵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⑷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六、赏析诗歌
1.请赏析首联中“入”、“照”运用的妙处。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欧阳修对颔联推崇有加,请你说说此联好在哪里?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展示的画面。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5.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6.你能说说这首诗的主题吗?
七、拓展延伸
1.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常建追求是隐居生活,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为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
八、课堂检测
㈠根据提示填空
1.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给人人生启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3.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_______、______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 。(3分)
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5.尾联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把《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成散文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