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复习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复习专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27 10:43:5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复习专题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鄞州期末)如图是恒温下蒸发溶剂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2.(2017八上·乐清月考)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3.(2017八上·乐清月考)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4.向两份质量都是100克的某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则这两份溶液中原来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
A.第一份溶液 B.第二份溶液
C.两份溶液相同 D.无法比较
5.(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6.(2017八上·乐清月考)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7.(2017八上·海宁月考)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8.(2017八上·乐清月考)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9.(2017八上·乐清月考)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10.已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该温度下,将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到3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6.47% B.37.5% C.40% D.50%
二、填空题
11.根据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   ℃.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   .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
③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
④60℃时,对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如A烧杯)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E(填“>”或“<”或“=”,下同),溶液不饱和的是   (用A,B,C,D,E填空),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2.(2018八上·义乌月考)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100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3.(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14.(2018七下·鄞州期末)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   ,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2018七下·鄞州期末)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2000g时,下列做法:①用80g食盐和2000g水配制溶液;②称量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的纸上;③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④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其单一错误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三、解答题
16.(2017八上·杭州月考)某温度时,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 25g,现有该温度下 500g 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掉 300g 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 50g 硝酸钾晶体析出,请计算:
(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7.(2017八上·杭州月考)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密度为 1.2 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 630 克。求:
(1)630 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18.(2018八上·义乌月考)常温下将20 g 14%的NaCl溶液和3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计算:
(1)该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2)在1 000 g水中需溶入多少克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19.(2018八上·杭州期末)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20.(2017八上·海宁月考)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1)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kg。
(2)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多少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乙中溶剂比甲少,但并没有溶质析出,故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都有溶质析出,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A、该温度下,甲是不饱和溶液,丙是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该温度下,甲和丙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乙和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丙和丁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它们的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它们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蒸发水析出晶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先变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析出晶体,另一种是由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析出晶体。前一种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不能成饱和溶液,后者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配成饱和溶液;(2)根据两次蒸发相同的水析出的晶体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可判断出,原来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3)溶液的浓稀主要由溶解的量的多少决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4)同温度下同种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由两次蒸发水均为10克,第二次析出晶体比第一次多可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A正确;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也可以是浓溶液,B错误;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析出晶体后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更浓,C错误;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最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比原来的不饱和溶液要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明开始时原溶液中第一份中溶质多,第二份溶质质量少进行解答.
【解答】解: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明开始时原溶液中第一份中溶质多,第二份溶质质量少,当溶液的质量相同时,所以第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甲实验是粗盐的提纯,实验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组成;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不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存在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搅拌、引流和转移三个作用;
(3)乙实验是溶液的配制,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三个步骤。根据42克水计算需要多少克氯化钠才能配制成10%的氯化钠溶液。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解答】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A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粗盐提纯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不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存在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搅拌、引流和转移三个作用,B错误;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由③操作可知水的质量为42g,5g食盐溶解到42g水中的质量分数为:(5g/47g)×100%=10.6%>10%,所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2)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3)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由③中溶液质量大于②中溶液质量可知,②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②不是饱和溶液,A错误;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由③④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NaCl,B错误;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④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正确;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①实验将2克NaCl溶解到10克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67%,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食盐水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析出少量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原因应该是水的蒸发引起的;(2)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
【解答】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室温下由于水的蒸发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A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B错误;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析出晶体后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由于溶剂和溶质减少,溶液体积是减小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4)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不饱和到饱和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饱和到不饱和可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
【解答】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少,少量溶质就能得到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A错误;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溶解度是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质,此题中的溶质18克是在82克溶剂中,所以不是溶解度,B错误;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C正确;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不饱和到饱和应该蒸发溶剂,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出现了交点,此交点表明两者的溶解度相等,A说法正确,A错误;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铵的溶解曲线随温度增大溶解度也增大,能得出B结论说法正确,B错误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中反映出温度从40℃~60℃时溶解度是减小的,所以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没有晶体析出,溶液成不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C正确;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硫酸钠溶解度曲线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0℃达到最大,表明在一定溶剂中溶质最多,所以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的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是36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
在该温度下,将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到30g 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
所以得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6.47%;
故选:A.
11.【答案】20~40;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65.8;加热;冷却热饱和溶液;=;C;B=E>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①分析表格数据解决.②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关系解决.③利用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的知识找到解决的办法.④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相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并结合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40℃时氯化钠与硝酸钾可能存在相同的溶解度.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20℃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根据溶解度,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是 =15.8g,故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5.8g=65.8g;根据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③因为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可以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开.④由图示可知,D已是饱和溶液,再加溶质不会溶解,故D、E的溶质的质量相等;B是饱和溶液,加入50g水就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是不饱和的溶液;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E>C.
故答案为:(1)20~40;(2)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65.8;加热;(3)冷却热饱和溶液;(4)=;C;B=E>C.
12.【答案】(1)45.5
(2)<
(3)28.6%;不饱和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100g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减小;(3)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计算4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时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进行计算。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升高后由于溶质没有加入所以原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中知,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的质量为45.5g.
(2) 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由于晶体的析出将<100g.
(3) 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28.6%;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45.5;(2)<;(3)28.6%;不饱和
13.【答案】(1)NH4Cl(或氯化铵)
(2)36.0;10~20
(3)12.8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数据可得到氯化铵和氯化钠随温度变化的情况;(2)从表格中查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较低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温度到20℃后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了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段温度中一定有个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查出50 ℃时的氯化铵溶解度,判断此时溶质有多少,再查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多少,两者比较可得到析出固体的质量。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在10~20℃这段温度间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成了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温度间存在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50.0g氯化铵可以全部溶解到100g水中,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也就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有37.2g的氯化铵,所以析出的晶体为:50g-37.2g=12.8g
故答案为:(1)氯化铵 (2)36.0;10~20 (3)12.8
14.【答案】(1)溶质的性质;氯化钠
(2)31.6g
(3)不饱和溶液;不变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2)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
【解答】(1)甲乙两图是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情况,故分析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氯化钠在20℃---50℃之间溶解度从36.0g增加到37.0g,增加量为1g;硝酸钾在20℃---50℃之间溶解度从31.6g增加到85.5g,增加量为43.9g,故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由图乙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3)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50℃的溶解度为85.5g,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故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溶质的性质;氯化钠;(2)31.6g;(3)不饱和溶液;不变
15.【答案】①④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配制4%的食盐水2000g,此时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0g×4%=80g,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2000g—80g=1920g。
【解答】①用80g食盐和2000g水配制溶液,此时溶剂质量偏大,所以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符合题意;②称量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的纸上,由于正好为80,所以游码示数为0,故虽然操作错误,但食盐质量保持不变,所以溶液浓度不变,不符合题意;③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此时所量取的水的量比读数要少,从而使得溶剂的质量偏小,所以浓度偏大,不符合题意;④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从而使得溶剂的质量偏大,所以浓度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④
16.【答案】(1)30g; 20%
(2)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先求出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意知,蒸发后溶液中有硝酸钾的质量为:(500g-300g-50g)× ×100%=30g;
此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蒸发后溶液中有硝酸钾为3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2)蒸发前的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30g+50g=80g,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
答: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6%
17.【答案】(1)525mL
(2)18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
(2)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公式变形求解。
【解答】解:(1)V=m/ρ=630g/1.2g/cm3=525毫升
(2)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m。
28%×630g=98%×m 解得m=180g
答:(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525毫升;(2)需要浓硫酸180克
18.【答案】(1)NaCl溶质质量为:20g×14%+30g×24%=10g。NaCl%=[10g/(20g+30g)]×100%=20%
(2)设在1000g水中加入X克氯化钠浓度与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X/(1000g+X)] ×100%=20%解得X=25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先分别求出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用溶质质量除以总溶液质量即为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2)根据已求出的质量分数,和溶剂的质量利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三者间的关系求出氯化钠的质量。
19.【答案】(1)1200
(2)7.5 千克;22.5 千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求出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求解。
【解答】(1)根据公式m=ρV=1.2克/厘米3×1000毫升=1200克;
(2)设需要X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
30千克×20%=80%X
解得X=7.5千克,加水的质量为:30千克-7.5千克=22.5千克。
故答案为:(1)7.5千克;(2)22.5千克
20.【答案】(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kg×16%=32kg
(2)设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x,
50×98%=1.14x×20%
x≈214.9cm3=214.9mL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由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2)利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计算硫酸溶液的质量。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复习专题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鄞州期末)如图是恒温下蒸发溶剂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乙中溶剂比甲少,但并没有溶质析出,故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和丁都有溶质析出,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解答】A、该温度下,甲是不饱和溶液,丙是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该温度下,甲和丙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乙和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丙和丁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它们的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它们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17八上·乐清月考)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蒸发水析出晶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先变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析出晶体,另一种是由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析出晶体。前一种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不能成饱和溶液,后者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配成饱和溶液;(2)根据两次蒸发相同的水析出的晶体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可判断出,原来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3)溶液的浓稀主要由溶解的量的多少决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4)同温度下同种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由两次蒸发水均为10克,第二次析出晶体比第一次多可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A正确;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也可以是浓溶液,B错误;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析出晶体后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更浓,C错误;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最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比原来的不饱和溶液要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17八上·乐清月考)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4.向两份质量都是100克的某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则这两份溶液中原来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
A.第一份溶液 B.第二份溶液
C.两份溶液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明开始时原溶液中第一份中溶质多,第二份溶质质量少进行解答.
【解答】解: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明开始时原溶液中第一份中溶质多,第二份溶质质量少,当溶液的质量相同时,所以第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故选:A.
5.(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甲实验是粗盐的提纯,实验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组成;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不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存在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搅拌、引流和转移三个作用;
(3)乙实验是溶液的配制,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三个步骤。根据42克水计算需要多少克氯化钠才能配制成10%的氯化钠溶液。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解答】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A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粗盐提纯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不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存在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搅拌、引流和转移三个作用,B错误;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由③操作可知水的质量为42g,5g食盐溶解到42g水中的质量分数为:(5g/47g)×100%=10.6%>10%,所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
故选C
6.(2017八上·乐清月考)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2)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3)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由③中溶液质量大于②中溶液质量可知,②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②不是饱和溶液,A错误;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由③④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NaCl,B错误;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④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正确;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①实验将2克NaCl溶解到10克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67%,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17八上·海宁月考)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食盐水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析出少量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原因应该是水的蒸发引起的;(2)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
【解答】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室温下由于水的蒸发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A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B错误;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析出晶体后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由于溶剂和溶质减少,溶液体积是减小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8.(2017八上·乐清月考)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4)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不饱和到饱和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饱和到不饱和可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
【解答】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少,少量溶质就能得到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A错误;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溶解度是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质,此题中的溶质18克是在82克溶剂中,所以不是溶解度,B错误;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C正确;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不饱和到饱和应该蒸发溶剂,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17八上·乐清月考)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出现了交点,此交点表明两者的溶解度相等,A说法正确,A错误;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铵的溶解曲线随温度增大溶解度也增大,能得出B结论说法正确,B错误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中反映出温度从40℃~60℃时溶解度是减小的,所以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没有晶体析出,溶液成不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C正确;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硫酸钠溶解度曲线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0℃达到最大,表明在一定溶剂中溶质最多,所以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已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该温度下,将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到3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6.47% B.37.5% C.40% D.50%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的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是36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
在该温度下,将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到30g 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
所以得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6.47%;
故选:A.
二、填空题
11.根据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   ℃.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   .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
③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
④60℃时,对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如A烧杯)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E(填“>”或“<”或“=”,下同),溶液不饱和的是   (用A,B,C,D,E填空),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20~40;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65.8;加热;冷却热饱和溶液;=;C;B=E>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①分析表格数据解决.②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关系解决.③利用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的知识找到解决的办法.④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相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并结合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40℃时氯化钠与硝酸钾可能存在相同的溶解度.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含义是20℃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根据溶解度,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是 =15.8g,故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5.8g=65.8g;根据图示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③因为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可以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开.④由图示可知,D已是饱和溶液,再加溶质不会溶解,故D、E的溶质的质量相等;B是饱和溶液,加入50g水就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是不饱和的溶液;溶液B、C、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E>C.
故答案为:(1)20~40;(2)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65.8;加热;(3)冷却热饱和溶液;(4)=;C;B=E>C.
12.(2018八上·义乌月考)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100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1)45.5
(2)<
(3)28.6%;不饱和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100g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减小;(3)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计算4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时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进行计算。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升高后由于溶质没有加入所以原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中知,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的质量为45.5g.
(2) 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由于晶体的析出将<100g.
(3) 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28.6%;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45.5;(2)<;(3)28.6%;不饱和
13.(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答案】(1)NH4Cl(或氯化铵)
(2)36.0;10~20
(3)12.8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数据可得到氯化铵和氯化钠随温度变化的情况;(2)从表格中查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较低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温度到20℃后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了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段温度中一定有个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查出50 ℃时的氯化铵溶解度,判断此时溶质有多少,再查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多少,两者比较可得到析出固体的质量。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在10~20℃这段温度间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成了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温度间存在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50.0g氯化铵可以全部溶解到100g水中,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也就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有37.2g的氯化铵,所以析出的晶体为:50g-37.2g=12.8g
故答案为:(1)氯化铵 (2)36.0;10~20 (3)12.8
14.(2018七下·鄞州期末)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   ,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溶质的性质;氯化钠
(2)31.6g
(3)不饱和溶液;不变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2)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
【解答】(1)甲乙两图是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情况,故分析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氯化钠在20℃---50℃之间溶解度从36.0g增加到37.0g,增加量为1g;硝酸钾在20℃---50℃之间溶解度从31.6g增加到85.5g,增加量为43.9g,故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由图乙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3)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50℃的溶解度为85.5g,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故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溶质的性质;氯化钠;(2)31.6g;(3)不饱和溶液;不变
15.(2018七下·鄞州期末)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2000g时,下列做法:①用80g食盐和2000g水配制溶液;②称量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的纸上;③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④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其单一错误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答案】①④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配制4%的食盐水2000g,此时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0g×4%=80g,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2000g—80g=1920g。
【解答】①用80g食盐和2000g水配制溶液,此时溶剂质量偏大,所以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符合题意;②称量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的纸上,由于正好为80,所以游码示数为0,故虽然操作错误,但食盐质量保持不变,所以溶液浓度不变,不符合题意;③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此时所量取的水的量比读数要少,从而使得溶剂的质量偏小,所以浓度偏大,不符合题意;④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从而使得溶剂的质量偏大,所以浓度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④
三、解答题
16.(2017八上·杭州月考)某温度时,在 100g 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 25g,现有该温度下 500g 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掉 300g 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 50g 硝酸钾晶体析出,请计算:
(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30g; 20%
(2)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先求出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意知,蒸发后溶液中有硝酸钾的质量为:(500g-300g-50g)× ×100%=30g;
此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蒸发后溶液中有硝酸钾为3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2)蒸发前的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30g+50g=80g,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
答: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6%
17.(2017八上·杭州月考)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密度为 1.2 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 630 克。求:
(1)630 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答案】(1)525mL
(2)18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
(2)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公式变形求解。
【解答】解:(1)V=m/ρ=630g/1.2g/cm3=525毫升
(2)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m。
28%×630g=98%×m 解得m=180g
答:(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525毫升;(2)需要浓硫酸180克
18.(2018八上·义乌月考)常温下将20 g 14%的NaCl溶液和3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计算:
(1)该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2)在1 000 g水中需溶入多少克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答案】(1)NaCl溶质质量为:20g×14%+30g×24%=10g。NaCl%=[10g/(20g+30g)]×100%=20%
(2)设在1000g水中加入X克氯化钠浓度与混合液的浓度相等。
[X/(1000g+X)] ×100%=20%解得X=25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先分别求出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用溶质质量除以总溶液质量即为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2)根据已求出的质量分数,和溶剂的质量利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三者间的关系求出氯化钠的质量。
19.(2018八上·杭州期末)预防 H7N9 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它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   克;
(2)欲配制 3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00
(2)7.5 千克;22.5 千克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m=ρV求出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求解。
【解答】(1)根据公式m=ρV=1.2克/厘米3×1000毫升=1200克;
(2)设需要X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
30千克×20%=80%X
解得X=7.5千克,加水的质量为:30千克-7.5千克=22.5千克。
故答案为:(1)7.5千克;(2)22.5千克
20.(2017八上·海宁月考)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1)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kg。
(2)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多少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kg×16%=32kg
(2)设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x,
50×98%=1.14x×20%
x≈214.9cm3=214.9mL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由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2)利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计算硫酸溶液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