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1.1 身边的土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1.1 身边的土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10 08: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2、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并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矿泉水瓶、纱布、细绳、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师准备 :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感受新知
课前布置研究任务: 搜集你家附近不同的土壤并编号,仔细观察其主要特征,并做好记录。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课前同学们都采集了土壤,你们的土壤是在哪里采集的?它们看起来是否相同?
学生拿出采集的土壤,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谈话法引入课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轻松地交流,在交流中老师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学生,为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
三、实验探究,得出新知
各种土壤有什么不点( 1)学生把取自不同地方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观察。
( 2)学生用各种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的土壤:对土壤进行捏团、观察土壤颗粒大小、比较粘在手上土壤的多少等。
【设计意图: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观察也是探究的方法之一。】
( 3)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 4)总结: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 1)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按含沙数量的多少等。
( 2)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 3)总结: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含沙少的土壤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 4) 你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
①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让学生们了解其他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一样吗?
( 1)猜想假设: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一种土壤渗水性最强?哪种最弱?
( 2)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①介绍实验材料: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 种土壤、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子、纱布、细绳、水、杯子等材料。
②根据这些材料,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③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它组同学评价、补充,教师最后完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陈述实验方法,老师帮助改进,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 验是实验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应给予学生广阔的设计空间。】
( 3)提示实验注意事项: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即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要同时开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是必要的,在实验前,只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才能使实验操作得更严谨。能科学严谨地做好实验也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 4)学生探究实验,观察比较: 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教师提醒: 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 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
①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现象,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②老师巡视指导。
( 5)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黏质土的渗水性性最弱,砂质土的渗水性最强。
【设计意图: 这一节是本课的核心环节。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时空中, 尽可能多得参与到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 大发现的快感。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探究目的明确,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在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作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 1)学生们拿出课前调查的,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
( 2)认识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
②教师出示沙质土及适宜在沙质土中生活的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些植物种
植在黏质土中,会如何?
③教师出示种植在黏质土、壤土及适宜在黏质土、壤土中生活的植物,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 。
④观察、交流:学校草坪中的土壤是哪种类型?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⑤讨论、交流附近的田野中是哪种土壤?适宜生长哪种植物?
四、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通过本环节第二、三、四、五步,促使学生思考—不同植物在同一种土壤中生长情况;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情况—进一步加深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是不同的。】
五、拓展延伸
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在生活中,有哪些破坏土壤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你有哪些方法?大家讨论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汇总保护土壤的措施,汇报。还有要补充的吗?同学们知道的方法可真不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总结保护土壤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土壤。】
( 2)谈话:为什么植树造林、退牧种草能保护土壤呢?防止土壤流失。
课后作业:认识一下土壤表面的草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板书:
2、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