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口哨与小狗》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专注聆听乐曲的能力,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情绪与音乐变化,并能哼唱主题旋律。
2.通过体态律动的不同步态以及图谱的教学表现区分主题。
3.通过聆听和教师提示的具象场景,发挥想象,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更深度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欣赏表演《口哨与小狗》
教学难点
体态律动与表现想象的能力。
教学设想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品,乐曲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除了让学生感觉到基础的音乐情绪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跟随音乐变化发挥想象,补充更多故事场景和情节,表演音乐,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表现手法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体验
播放《口哨与小狗》主题旋律,带领学生轻踏步。
师生交流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口哨声,好听的口哨声还可以用到音乐中去。大家数一数“口哨声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从音色音乐听赏出发,创设一个与音乐密切相关的情境。
二、导入新课,完整聆听。
1.播放《口哨与小狗》
师:同学们都竖起小耳朵听的非常认真?你们听出来了吗?
2.师生问答
A.你们听出口哨声出现了几次吗?
B.除了口哨声你还听到了什么?
C.引导学生模仿几声小狗的声音,做出评价,揭示主题。
D.导入课题名称《口哨与小狗》,简介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口哨的声音,充分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了解音乐主要元素“口哨”“小狗”。
分段欣赏,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情感,人物形象。
欣赏《口哨与小狗》主题A
1.播放乐曲主题A,体验乐曲情绪,小主人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引导学生带着情动愉悦的心情跟主题A模仿吹口哨的动作。
3.再次聆听主题A。
4.创设情境,播放主题A,师生律动。
两种步态:
小主人:X X | X X || 欢快的
小 狗; X - | X - || 悠闲的
5.用la摸唱主题A
A.教师小提琴演奏主题A
B.教师边拉边唱主旋律,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学唱。
C.边唱边表演。
【设计意图】主题A是《口哨与小狗》的标志性主题,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如聆听、情境、律动、表演、演唱等手段对主题A 进行深入的学习,不仅要切身体会音乐情绪情感,还要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欣赏《口哨与小狗》主题B
1.对比欣赏主题B,感受乐曲变化。
2.再次欣赏主题B,观察图谱,找出图谱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图形,引导学生说出速度的变化,并用动作表现。
3.播放主题B,师带学生画出旋律线。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或者声音填充乐曲旋律线。反复聆听,创设不同情境。
【设计意图】主题B是一个短小的经过性乐段,但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对比欣赏,利用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特点设计教学。
(三)通过律动与演唱略听《口哨与小狗》主题A再现。
(四)欣赏《口哨与小狗》主题C
1.出示图片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联想与该情景有关的事物
2.播放主题C,分组跟音乐做出不同的律动表演。
3.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主题C结构规整,整个音区较低,给学生创设交通拥挤的环境有利于学生通过特定的律动动作分出乐句。让学生从分角色表演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五)欣赏《口哨与小狗》主题A再现。
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发挥想象,并表演。
完整欣赏《口哨与小狗》根据不同主题代表人物(小主人A、小狗B、问好C)不同听辨出本曲的曲式结构顺序。
拓展延伸,总体升华
学生完整表演《口哨与小狗》在欢快的歌声中,踏步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