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东台期中)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前车之撤,可以为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认为日本变法之后侵犯我国;所以“他”主张“破除旧习,更新大政”,也就是强调变法图存,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只经过了103天就失败了。
2.(2017八上·盐都月考)“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准许创办报刊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创办京师大学堂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题文的“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BCD和题文现象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3.(2016八上·苏州期中)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开始的标志、结局和影响等知识点。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A说法正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唤起了民族觉醒,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故C说法正确;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
【点评】注意戊戌变法期间重大事件的记忆、戊戌变法结局、影响的记忆。
4.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从上述清朝官员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反对变法的,他属于封建顽固派的代表,故选A。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戊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这说明了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2017八上·林甸月考)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需全面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本题难度适中。
6.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许多次的探索。首先是洋务运动试图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中体西用”实现自救,最终失败;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在20世纪的探索。因此,题干中的“自救之路”与“维新之路”分别是指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2018八上·彝良期末)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化,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9.(2017八上·滦南期中)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2017八上·普宁月考)《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D.科举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即变法的要成功推行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改变政治制度,这反映出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革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B符合题意;理解题意“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变法要培养人才,开办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开办学校,改革教育首先要改革科举制。ACD都是改革的必要措施,但不是成功推行变法的根本。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12.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变法”是哪一次变法? 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维新人士”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找出这次变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 变法法令中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案】(1)戊戌变法
光绪帝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从时间1898年6月—9月以及法令的内容“任用维新人士”等可以判断,这里的“变法”指的是戊戌变法,而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帝,光绪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锐意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2)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通过材料判断出这段材料说的是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发动联名“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后来被处死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他们在戊戌变法中受到光绪帝的重用。
(3)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既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那就会涉及到雇佣劳动、雇佣关系和近代化的机器生产,变法措施中只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符合题意。材料中“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符合“文化教育”方面的法令。本题从材料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13.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共同原因: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2)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自救之路”指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是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东台期中)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2.(2017八上·盐都月考)“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准许创办报刊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创办京师大学堂
3.(2016八上·苏州期中)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5.(2017八上·林甸月考)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6.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7.(2018八上·彝良期末)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8.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2017八上·滦南期中)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10.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2017八上·普宁月考)《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D.科举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2.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变法”是哪一次变法? 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维新人士”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找出这次变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 变法法令中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13.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前车之撤,可以为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认为日本变法之后侵犯我国;所以“他”主张“破除旧习,更新大政”,也就是强调变法图存,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只经过了103天就失败了。
2.【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题文的“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BCD和题文现象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3.【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开始的标志、结局和影响等知识点。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A说法正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唤起了民族觉醒,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故C说法正确;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
【点评】注意戊戌变法期间重大事件的记忆、戊戌变法结局、影响的记忆。
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从上述清朝官员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反对变法的,他属于封建顽固派的代表,故选A。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戊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这说明了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需全面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许多次的探索。首先是洋务运动试图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中体西用”实现自救,最终失败;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在20世纪的探索。因此,题干中的“自救之路”与“维新之路”分别是指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化,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才能得出答案。因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9.【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即变法的要成功推行的根本,在于改变官制,改变政治制度,这反映出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革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B符合题意;理解题意“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变法要培养人才,开办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开办学校,改革教育首先要改革科举制。ACD都是改革的必要措施,但不是成功推行变法的根本。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1)戊戌变法
光绪帝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从时间1898年6月—9月以及法令的内容“任用维新人士”等可以判断,这里的“变法”指的是戊戌变法,而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帝,光绪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锐意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2)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通过材料判断出这段材料说的是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发动联名“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后来被处死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他们在戊戌变法中受到光绪帝的重用。
(3)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既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那就会涉及到雇佣劳动、雇佣关系和近代化的机器生产,变法措施中只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符合题意。材料中“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符合“文化教育”方面的法令。本题从材料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13.【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共同原因: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2)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自救之路”指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是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2)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