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庄镇初中九年级复习阶段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备课组长 包组领导
参加教师 九年级化学教师
课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标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知识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3、微观解释: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分裂成 ,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的过程。4、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5、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实验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时,应在 中进行。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 比。(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 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例如: 2H2+O22H2O的读法:(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2)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3)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 的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3) 等:将短线(或箭头线)改为等号。(4)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依据: 。2、格式:(1)设: (2)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3)找出相关物质的量(4)列出 的比例⑸计算: ⑹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注意事项(1)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3)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4)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单位必须对应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4、图像型化学计算题:通常实验数据标注在图像中,题干中出现的数据较少,一般可以从图像中找出某一物质的质量,应当关注图像中曲线的起点、趋势(增大或减小)、拐点或终点。5、表格型化学计算题:通常预实验探究相结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提供的数据通常较多,若不加以分析就轻易代入易出现错误,常常需要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值。
习题精选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起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aCl B. H2 C. HCl D. H ClO3、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4、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102.216.20.9反应后质量/ga4.48.1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5、图为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X、Y、R、Z四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右图分析,下了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表示的是化合物C.R在该反应中的作用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D.该反应可表示为Y2+2Z2XX2+2Z26、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2H2S + SO2 = 3S↓ + 2H2O (复分解反应) B.CO2 + C 2CO (化合反应) C.2AgBr 2Ag + Br2↑ (分解反应) D.2Mg + CO2 2MgO + C (置换反应) 7、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制氯化铁:2Fe + 3CuCl2 = 2FeCl3 + 3Cu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 + H2SO4 = CuSO4 + H2O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 + Ba(NO3)2 = BaSO4↓+ 2KNO3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 + 3HCl = AlCl3 + 3H2O8、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 Cl2 C. O2 D. N29、“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10、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C. D.12、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gC和72gD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2)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3、右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1)写出F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类型属于 。14、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反应②中的现象为 。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些大理石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6g粉碎成粉末状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已知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6.5g。(1)该实验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____(填“能”或“不能”)。(2)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100g能配制所需10%的稀盐酸____g。(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高温
光照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