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数学 2.8有理数的除法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 2.8有理数的除法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0 21: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大师版)第二章第八节
《有理数的除法》
1.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节课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设计了本节课,符合学生的实际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温故知新”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从简单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性。
2.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有理数的除法是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内容进行综合整合的,既是加减法的深入计算,又为下一节“有理数的乘方”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整数之间的乘除法运算,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学生有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对有理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现阶段对数学的敏感度还不够,有理数除法的运算对其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3. 教学目标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基本准则,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立了以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推导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了解有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在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有理数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化性。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掌握重点:
通过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突破难点:
寻找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和条件。
4. 教学策略设计
1.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启发法
2.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结合社会生活的例子,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师生课堂探讨,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完成有理数除法运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正真主人。
5.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一个数与0相乘,积仍是零。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a÷b=a×(b≠0)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逆向思考。
-24÷63÷(-3)(- 25)÷(- 5)0÷(- 1) 学生通过观察一个除法式子用的两种方法之间的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行适当讨论,学生先得出结论,老师后进行纠正。
讲授新课 例题1(1)(-15) ÷ (-3); (2) 12 ÷(- ) (3) (-0.75) ÷0.25; (4) (-12) ÷( - ) ÷(-100) 请学生回答并上台作答。 不灌输知识,让学生亲自探讨得出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非0的数都得零。
例题2 (1)(-18)÷(- ) (2) 16÷( - )÷(- ) (3)0÷(﹣) 请同学先在草稿本上写下自己的做题步骤,在上台作答。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有理的除法依旧适用。从而让学数生了解数学是普遍联系的,减少学习的枯燥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活动探究 绿色出行是指采取相对环保的方式的出行方式,即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学生进行节能减排交通工具排序。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课堂小结 (1)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非0的数都得零。(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不能作除数。 学生理解记忆。 总结课堂知识。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56页 随堂练习 学生回答,解题。 巩固知识,检验成果。
板书设计 有理数除法法则:例题(1)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都得零。(1)(-15) ÷ (-3); (2) 12 ÷(- ) (3) (-0.75) ÷0.25; (4) (-12) ÷( - ) ÷(-100)(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不能作除数。(1)(-18)÷(- ) (2) 16÷( - )÷(- ) (3)0÷(﹣)
教学反思 在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运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忘记0不能作为除数,这一点需要做引导和进一步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这节课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