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的电子》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在上节课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本节课着重探究核外电子的有关知识。通过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是让学生明白宏观的现象都是由微观粒子的变化引起的;二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微粒变化,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即由宏观现象抽象到微观结构,再从微观结构抽象到化学符号;三是进一步体会认识、应用物质的一般思路,即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本节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是离子的形成及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让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且对原子、分子、离子进行比较。明白微观粒子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用微观的视角看世界。同时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等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但这些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破难点,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学习,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自主学习,能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通过对质子数1—18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能以此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诱发想象力,增加对微观粒子的理性认识。
5、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索学习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是如何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一是电子是如何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及离子的形成;
二是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和学科观念,如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等。
【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活动、交流讨论、逐层递进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宏观的现象都是由微观本质决定的,这个化学变化,从微观本质上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氧化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你认为它会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呢?当科学家们发现这就与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中的电子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原子中的电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回忆已有知识并思索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那部分结构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为本节课电子的重要作用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早在100多年前,卢瑟福就提出,电子在原子中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核外一个很大空间高速运动。在氧原子核外有八个电子,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小电子,你是如何运动的呢?【资料】电子的自述倾听电子的自述,并思考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 充分想象阅读材料 讨论交流 把自己思考的电子运动的情况描述一下 通过分析给定的材料,使学生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在讨论与交流中,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是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运动”的思想。
【小结】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离核远近近 - - - - - - → 远能量高低低 - - - - - - → 高 体会电子的分层排布依据的是电子能量不同。 形成一个空间的立体观念,知道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并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分层运动。
结合这种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涵义 【讲述】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几条曲线、几个数字就简洁明了的表达了许多的化学信息,形象智慧的体现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使用,为我们研究化学提供了很多方便。[过渡]归纳总结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请观察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电子在核外排布有什么规律?[展示]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小结】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是有规律的:第一层最多2个,第二层最多8个,最外层最多8个(当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最多排两个)。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个部分表示的涵义根据图示体会电子排布是有规律的。充分观察讨论、表达交流 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重大意义,知道只是一个示意图,而不是真实的原子结构。体会使用简单的形象图能够表达丰富信息的做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过渡】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最外层具有8电子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任何的原子都想要达到稳定结构,这就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的。【讲述】像金属钠、镁、铝等金属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般是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带上正电荷;像氧、氯、硫、氟等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获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带上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两种带电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从微观角度来猜测宏观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实验,引起学习兴趣,分析化学变化的过程从微观理解变化的原因。
【思考分析】根据镁原子与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猜测推想镁原子与氧原子是怎样结合生成新物质氧化镁的?欢迎运用形象的语言叙述、图示、情景剧等方式表达你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反应过程。在化学世界里,元素的原子之间也懂得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小结】引入离子的概念、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符号的书写和读法、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听讲并思考回答问题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口述、表演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体会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的事电子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理解电子的得失生成新的微粒——离子,离子相结合形成新物质,体会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原子中的电子有哪些新的认识?【提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原子的性质。【总结】小小的电子,微乎其微,但是它却影响着原子结构、原子性质的方方面面。原子仅仅靠几个电子的改变,就使原子与原子之间随时发生聚散离合,世间也因此形成了数不尽的化学反应,从而缔造了数千万种的新物质。 学生回忆总结有关电子的知识1、电子是有能量的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3、电子的得失使原子变成离子4、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通过老师的讲述,使学生对于原子中的电子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电子的重要作用,原子在化学变化的的表现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板书设计】 原子中的电子
原子核
原子
电子 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结构 性质
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稳定结构
排布规律
六、效果分析
本节课内容非常抽象,所以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类比举例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大家思路很开阔,从多方面举例:打饭、踢球、玩游戏等,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类比帮助大家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本节课课件采用鸿合电子白板课件,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白板笔、放大镜、拖拽功能等等的使用也让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所以有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角度回答,所以还需要老师来引导回答,课后还需将问题再好好设计一下。
决定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