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 3.1.3芽的发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 3.1.3芽的发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9 23: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三节芽的发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识别常见植物的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3.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
4.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技能性目标
1.运用顶端优势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整枝、打杈等问题。
情感性目标
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芽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
难点:因为芽的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叶芽的发育是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等。
四、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五、教学课程设计
(—)导入
按照课本出示的身边事导入本章内容: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在北方深秋,仔细观察植物落叶后的枝条,在各种不同植物的枝条上,都有一个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芽。芽是什么?它长大后回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部分?
(二)讲授新课
1.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出示录像或挂图: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2.芽的种类: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3.叶芽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取一个叶芽,做一个纵切(提醒学生不要伤及手指)根据课本的图示,比较叶芽和枝条,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结构,可以利用一棵纵切开的圆白菜或大白菜。圆白菜和大白菜实际上是叶球,但是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叶芽,即中间的基部是芽轴,芽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生长点两侧有叶原基和幼叶,幼叶的叶腋有芽原基。)
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3)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4.顶端优势
经过课堂谈论,请学生试着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在一株植物上,通常会出现顶芽的生长发育较快,而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这叫做顶端优势。在生产中,人们根据这一特性,对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对果树、棉花、番茄等植物,可以去掉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植物就会多开花、多结果,从而提高水果、棉花、番茄等的产量;有些行道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去掉顶端,侧芽迅速发育,使树冠增大,就能增加它们的遮阴面积;而材用植物,应及时摘去侧芽,保护顶芽,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
顶端优势的强弱,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松、柏等植物主干顶端优势很强,近顶端侧枝生长缓慢,远离顶端的侧枝生长较快而形成宝塔形树冠。例如,雪松是典型的塔形树冠,高大挺拔,但水稻、小麦等植物顶端优势则不明显。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目前主要从营养供应和激素影响两方面来解释。前者认为顶芽代谢活动旺盛,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故顶端优先生长。后者认为植株顶端形成的生长素,可通过向下的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加大,而侧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比顶芽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芽的发育,在课下要认真的复习,要在课下加强练习,阐明芽与枝条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叶的发育与整枝打杈
一 芽的种类
二 叶芽的结构
三 顶芽与侧芽的关系
1.顶端优势。
2.顶端优势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对枝条上面芽的类型,叶芽的结构的观察以及芽和枝条之间的生长发育关系的等内容。叶芽发育的内容,在这节课中是稍难一些的知识,因为芽的发育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能演示反映芽的发育连续过程的幻灯片或动画,也要准备一幅叶芽刚刚发育成枝条的挂图,与叶芽结构的挂图配合起来使用。教师也可以自制一幅叶芽和枝条的对照图,即用横线把叶芽的每一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说明叶芽的哪一部分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这样对照起来进行教学才容易把这部分内容讲清楚。关于顶端优势,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刺柏、银杏等树木,它们的顶端优势现象很明显。关于顶端优势和打破顶端优势的道理,涉及到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含量以及生长素含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教师应当讲述清楚,通常情况下,侧芽的发育所以受到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侧芽处,促成侧芽生长素的含量过多,所以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相反,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的含量减少了,侧芽从而恢复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