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本册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内容,植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微生物。在本册中,此单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内容呈现的。它实质上承接了我们七年级下册中的几大生理系统中的一个运动系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进入运动系统的学习。又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系统地讲述了动物的生活,体现了知识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哺乳动物已经了解,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探求知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很强,利用这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对骨头成分的探究。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长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2、关节灵活而又牢固的原因。
3、体育锻炼对于骨骼肌和肌肉发育的作用和骨折的救护方法。
养成教育:青少年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要加强体育锻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奔跑、跳跃、游泳和飞翔还有蠕动爬行、行走、滑翔等等。复习我们的生理活动:呼吸要靠呼吸系统完成,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系统来完成等等。那么哺乳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是如何完成的,以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多媒体展示
(二)新授:
运动的完成是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1、对长骨的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A、长骨的整体结构:管状 用手捏感觉:坚硬
B、结构及特点
骨膜 外层:有血管和神经 各自的作用。
内层:有成骨细胞 骨的长长和长粗{骨折后愈合}
骨质 骨密质:骨干部、白色坚硬。 坚而不
骨松质:两端、红色疏松、呈蜂窝状 重
红骨髓:在骨松质内终身具有。
骨髓 黄骨髓:成年人具有,失血多时,黄骨髓会转化成
红骨髓
C:对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一 对骨进行煅烧
探究二 对骨进行浸泡,15%的盐酸。
多媒体播放课件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青少年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 约少于1/3 约占2/3 既坚又弹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所以学生一定要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2、总结:骨的作用和特点。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3、骨连结:主要形式关节。结构与特点.
关节头:凸
关节面: 相互吻合 脱臼
关节 关节窝:凹
关节囊:内有滑液灵活、韧带坚硬。
关节腔:内有滑液
作用:不仅能保证动物运动的进行,而且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特点:牢固、灵活
肌腱:乳白色、相邻的两块骨上
4、骨骼肌
肌腹: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
运动的动力:骨骼肌的收缩力。
(三)学生自学骨折的救护方法。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基础
动物的运动形式:
长骨的结构及特点
骨成分的探究
关节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骨骼肌的构成及作用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