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 4.2.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 4.2.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9 23: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之后,本节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更主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尤其是认同人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后,对动物的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有极高的兴趣,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他们热爱小动物,许多学生家里都养过小动物,对动物的行为特点有一些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动物行为产生的角度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让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能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观察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通过分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学习对人类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行为的视频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先天性为和学习行为 通过视频呈现以下内容:动物晚会上,小动物在表演精彩的节目。在主人的关怀教育下,宠物狗终于会喊主人“妈妈”了。蜜蜂正在忙碌着采蜜。大雁南飞。母鸡领着小鸡在觅食。问题:以上视频中,哪些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领?哪些是动物在出生后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的本领? 观看视频和学习文字资料,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各种行为。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判断:1.2是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的本领。3.4.5是生来就有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多媒体出示动物行为的有关图片:美国红雀喂小金鱼。蚕吐丝结茧。变色龙改变身体的颜色。黑猩猩玩电脑。蜘蛛结网。请学生回答1.它们属于哪种行为?2.为什么蚕生来就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3.引导学生总结出区分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4.结合动物学习行为的资料,引导学生为学习行为下定义并总结其意义。 1.①、②、③、⑤是先天性行为。④是学习行为。2.答:跟遗传因素有关。3.学生: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意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4.学生归纳: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意义:它能是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要点,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 材料分析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分析书中的五幅图片。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2.3.5是先天性行为。4是学习行为,并陈述理由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初步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展开疑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 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繁衍,如果动物失去了先天性行为会怎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失去了先天性行为动物就无法生存,因为这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下去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分析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失去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生存繁衍都会受到影响,他对动物的生存很重要,那它有局限性吗? 答:有局限性,先天性行为只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不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是的,先天性行为有它的的局限性,如:美国红雀喂小金鱼的行为虽然出于本能,但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而大山雀通过学习偷喝牛奶,得到食物,使它能更好的生存下来。因此任何一种动物都不能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
探究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 播放视频:走迷宫的蚯蚓。鸡的绕道取食。黑猩猩想办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提出问题:1、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这说明了什么?2、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发言: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鸡学会绕道取食就会快的多。黑猩猩则会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这说明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有的。先有遗传因素决定先天性行为,后才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而很好的活下去。 通过探究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就连低等的动物都有学习能力,而更何况我们人类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使学生自己充满自信。
迁 移 升 华 情 感 教 育 “狼孩”案例分析 讲述“狼孩”的故事。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知道“狼孩”的故事之后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你对人类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归纳:学生回答的都很好,所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能,人类是生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等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最为复杂多样的。因此,人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环境。同时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好地依赖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人类大脑的发育,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期,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才造成若干年后,才勉强直立行走,用手吃食和懂某些简单词语的结果。产生共鸣 联系到自身的学习上,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回顾反思 本节课要点的回顾与思考 组织学生总结、反思 谈本节课的收获谈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 梳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概况总结能力。
巩固提高 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视频中所出示的练习题 讨论分析完成练习 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本节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意图通过视频、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利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对人类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本节内容稍微有点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有点短,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学生思考时间不够,不能起到有效的思考。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生下来就有,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控制。
2、 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
3、 动物行为的应用。
4、 爱护动物、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