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4光的折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4光的折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9 22: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本节内容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光的折射现象成虚像。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等知识,对光学研究中入射角、法线等物理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本节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时的另一种传播行为——折射。从光的折射角度正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仍然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而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是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光的折射归律也是下一章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2.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能解释光的折射成像,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看实验、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折射现象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硬币再现”等实验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2.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到物理本质在到知识应用的认知过程。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课前准备:光的折射演示器、小纸杯、细铁丝、水、硬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三日同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利用光的折射演示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实验,归纳总结] :学生利用光的折射演示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同组学生互帮互助,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对比光的反射定律)。
总结实验,相互探讨,归纳结论,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一、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三、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线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④当光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0,折射角也为00。
3.光的折射作图训练:训练导学案上的作图题,教师辅导并纠错。
(三)光的折射成像
[学生实验]:观察硬币“再现”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成像原因。
课堂训练:船上的人要想叉到鱼,他应该瞄准鱼的哪个部位才能叉得到?
[课堂延伸]:
1、海市蜃楼和沙漠蜃景(简介)
2、朝阳和夕阳的形成原因(简介)
3、彩虹的形成原因(简介)
4、“三日同辉”形成原因(观看视频)
(四)课堂回顾:简单回顾本节课的流程,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从物理现象——物理本质——知识应用的认知过程。
三、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成像及应用
(物理现象) (物理本质) (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