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事实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4)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5)了解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成的。
(6)了解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7)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4)认识物理及其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三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定、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大气压强。
2、大气压强的存在
“覆杯”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提问: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
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有大气)
“覆杯”实验的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大小试管实验
小试管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小试管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原因:由于大气具有重力而且具有流动性。
3、用大气压解释现象
马德堡半球实验:吸药水、吸墨水、吸饮料实验:大气压与呼气、吸气等等。
4、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P47图8—18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不动了(配合板图)请问,水银为什么下降?(学生回答)大气有压强,但是水银也有压强,水银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下降。那么现在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学生回答)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的压强。所以欲知现在的大气压强,就需要计算这个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上一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设水银柱下有一个水平的小平面,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计算水银柱的质量和重力,利用压强的公式(板书)。(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2)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5、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P48图8—22)。
6、课堂小结
(1)大气压的存在和产生。
(2)大气压的测定。
(3)大气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作业布置、下课
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