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0 08:5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初步学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http: / / zk. / " \o "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 )。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
2、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定性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合作性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设计思路
1、由几个学生熟悉的含功的成语的填写,来引入新课,运用对比方法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功的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的引入,简单易行,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2、在学习了功的计算后,再来对功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体现人们对知识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3、用学生实验让学生感知1焦耳功的大小,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1、填写成语(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盖世之 不可没 徒劳无 劳苦 高
这些成语中都有“功”,这里功的意思是什么呢?
在物理学中也经常提到“功”,物理学中“功”与上面是不是一样呢?(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功?
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由学生读出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板书功的概念)
2、从功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强调: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板书)
3、强化认识
(1)投影一组照片,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情况做了功,哪些情况没有做功。
(2)举例:
A)直升飞机在螺旋桨作用下在同一高度上匀速前进,螺旋桨对机身做了功吗?
B)一个人从井中打了一桶水上来(1),沿着水平路面拎着到房屋前(2),在拎着水桶爬上二楼(3),在二楼走廊行走到厨房(4)。
在上述描述的整个过程中,什么时候人对水桶做了功?什么时候人对水桶没有做功?
(二)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功有多有少,你认为功的多少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由学生猜想,学生可能提出许多相关因素(力的大小、距离、时间等)。
2、实例验证:起重机有下列三种作业情形:
(1)用20秒将一吨钢材从地面匀速起吊到二楼层面;
(2)用25秒将二吨钢材从地面匀速起吊到二楼层面;
(3)用35秒将一吨钢材从地面匀速起吊到三楼层面;
比较(1)和(2)情况,你的认为那次功多?
比较(1)和(3)情况,你的认为那次功多?
3、得出结论: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而且,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越大,做的功就越多。
4、你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述吗?(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公式:功=力×距离 W=F·S(注意s指 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单位:焦耳(焦)
要求学生阅读后,知道功的单位的由来——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的杰出贡献,把功的单位牛顿·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
(2)感知1焦耳功的大小:
A)将两个鸡蛋由地面拿到1米高的桌面上,所做的功大约1焦耳;
B)小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将两个50克钩码匀速提升1米,对钩码做的功是多少?
(3)延伸:一个成人从一楼爬到二楼,人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大约 D 。A)100J B)500J C)1000J D)2000J
(四)功的概念再认识
从计算功的公式,再次认识做功两个要素,提出以下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没有 ( file: / / / H:\\刘金龙08—15.09.21\\上课材料\\11-动画-15.swf" \t "_parent )力对物体做功 ( file: / / / H:\\刘金龙08—15.09.21\\上课材料\\11-动画-15.swf" \t "_parent )。(比如:离开脚的足球在地面滚动一段距离——没有做功)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静止不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比如:人推停在路边汽车,汽车没有动——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也在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即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为零,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比如: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生,地球对它没有做功)
字母表述如下:
① F=0 S≠0 W=0
② F≠0 S=0 W=0
③ F≠0 S≠0 但F⊥S W=0
(五)例题
例1:质量为50㎏的雪橇上装载了350㎏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路面匀速前行,将原木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
提出思考问题:1、你能知道雪橇受到几力作用(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2、这四个力,你能找出它们的有何关系(两对平衡力)? 3、移动距离3000m在什么力的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
解:F拉=F摩=800N, S=3000m,
W=FS=800N×3000 m=2.4×106J
答: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是2.4×106J。
例2:甲同学用10N的水平拉力将重300N的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0m,乙同学将这只箱子匀速举高2m,甲同学做功 J,乙同学做功 J。
已知:F甲=10N F乙=300N S甲=10m S乙=2m 求:W甲、W乙
解:W甲= F甲×S甲=10N×10m=100J
W乙= F乙×S乙=300N×2m=600J
例题3:如图(见投影),用水平力F拉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线移动s,做功W1;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物体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沿直线也移动s,做功W2;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物体C在斜面上沿直线也移动s,做功W3。你能比较W1和W2和W3的大小关系吗?
(因F相等,S相等,根据W=F×S, 所以W1=W2=W3)
(六)课堂练习(见投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回答。
(主要是两点:一是什么是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是功的计算)
四、布置作业
课本P64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