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功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应用比较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了解功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功率的概念。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绳子将质量为5kg的肥料从地面匀速向上吊起3 m。小明用了0.5 min,小红用了1min. 谁做的功多?谁做功快?
二.: 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
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计算出以上三种方法做功的多少,它们相同吗?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呢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观察课本上图9-32和图9-33,他们是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呢?
学生分组探讨:
提示:1.观察做功的多少,做功所用时间的多少。
2.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
最后达到一致,结论如下:
方法一: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用同样的时间,完成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进一步提问:当做功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请同学们回顾速度的学习,把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
让学生讨论:
结论: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可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功率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因此,功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w/t
功率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常用单位有:千瓦,兆瓦。
单位换算关系: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3瓦,1兆瓦=106瓦特。
即 1kw=103w 1mw=106w
四.认识功率单位的大小
麻雀飞行时的功率 8瓦
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 60~80瓦
家用轿车发动机的功率 80千瓦
汽车起重机的功率 320千瓦
五.例题
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已知:h=30米,V=50米3,t=1小时=3600秒,
求:P
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m=ρV。
m=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
所以G=5×105牛顿。
W=Gh
=5×105牛顿×30米=15×106焦耳。
答: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4.2千瓦。
指出: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的基本公式,知道水泵是克服水重而做功,故在题内首先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水重,这样再代入功率的基本公式中求功率。
为什么题目最后所求的是“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为什么不求等于多少或者求最大是多少千瓦。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水泵有轴功率和配套功率的区别,轴功率是指单独水泵本身所能完成的功率,如果按题内所求功率,只能满足轴功率,那么水泵是无法工作的,因为水泵必须同其它机器配合使用才能工作,所以配套功率是要大于轴功率的,这是否是功率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功率越大,必定耗电或耗油多,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六.小结:
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功率的基本公式。
3、功率的计算
七.板书设计:
(一)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
(1)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3)公式:
(4)单位:1W=1J/s 1kW=1000W
八.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