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练习(易错题整理)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易错题整理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易错题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化简比等知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易错题整理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易错题整理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计算方法、典型的解决问题。
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材简析:分数乘除法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的内容,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统一进行易错题整理,是对分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检测。通过前期自我收集、自主分析、归纳提炼,后期课堂知识回顾、交流汇报、当堂检测、感悟提升,全面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设计理念: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用分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等等。内容多、知识点广,想面面俱到地复习好,很可能学生会产生思维疲劳,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某种意义上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假如能面面俱到地复习好,不能很好地体现复习课“由厚变薄”的特点。因此这节课教学微创新、结合核心素养以及学讲计划理论,设计了这节课,通过对典型错题的整理,让学生们经历了一个有38页厚度的文本知识“变薄”到由几道题的点滴记忆。让学生们在说和做、讨论和反思过程中,再次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又丰富、提升了有效的思维,积累了有效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部分:
一、自我收集。(自主先学)收集易错题阶段,学习小组依据全组同学的改错本,分单元整理、收集、高频错题。上课时左上角放错题本。
二、自主分析。(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同学对整理出的错题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错误原因。
三、归纳提炼。(小组讨论)《数学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数学报》及试卷错题。
课堂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二、三单元的学习,我们通过课前自我收集整理错题,小组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提炼出了所做题中的一些易错题,整理成这些练习题。
今天我们就继续整理学习分数乘除法的易错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教师出示4个的知识点,学生回答,约2分钟。
注意:比是两个量之间的联系,分数是一个数值,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我们课后完成了 整理的这套练习题,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这些题目。
学生交流讨论整理,教师下位指导,约6分钟。
师: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自己小组哪些题目容易出错,可以上台讲讲,其他同学有疑问的可以提。
★四、交流汇报。(交流展示,质疑拓展)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带错误试卷讲解,出示一套正确答案。全班划分为8个组,6人一组,每人约2分钟,不超过15分钟。小组同学上台讲解,拿错误同学的题目来讲,出示自己正确的答案。有疑问同学及时提问,举一反三。
1. 小明步行千米用小时。照这样计算,他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需要( )小时。
举一反三:千克黄豆可以榨油千克,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 )千克,榨油1千克需要( )千克黄豆。
2.设定下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是边长1cm的正方形。
把右边的正方形按面积比2∶3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并把三角形部分涂色。
举一反三:把右边的正方形按面积比1∶4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并把三角形部分涂色。
3. ÷ ÷ X ÷=
4. 60米赛跑,甲用15秒,乙用12秒。甲和乙跑步速度的比是5:4。( )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0分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2:1,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腰长( )分米。
①20分米 ②30分米 ③24分米. ④30分米或24分米
6. 一台榨汁机小时榨汁吨,这台榨汁机多少小时榨汁吨?列式为( )。
①÷× ②÷(÷) ③÷÷
7.
★五、当堂检测。(反馈检测)教师把学生整理好的题目互相测试然后讲评,学生互批,兵教兵。做错的同学请举手,同学可拿试卷上台讲解。还不会的质疑再讲解。和前8题类型相似,共4种不同题型计算、填空、判断、应用题,约15分钟。
1.计算:(第2题化简比并求出比值)
(1). ÷÷10 (2). 0.115:23
=×× =0.115×1000:23×1000
= =115:23000
=1:200
比值:
2. 判断题: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则甲数大于乙数。 ( √ )
3.填空题:
(1)实际产值是计划的。( 计划 )产值×=( 实际 )产值
(2)实际产值比计划增加。( 计划 )产值×=( 实际比计划增加的 )产值
(3)实际产值比计划减少。( 计划 )产值×=( 实际比计划减少的 )产值
(4)上面3题的单位“1”都是( 计划产值 )。
4.应用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70厘米,其中两条边是3:1,
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因为这是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比为3:1,
所以三条边的比为3:3:1。(3:1:1围不成三角形,舍去)
70×=30(厘米)
70×=10(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0厘米、30厘米、10厘米。
★六、感悟提升。(小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约2分钟
感受:
1.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对计算求比值的题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较复杂求比值的题目一定不能跳步。
2. 这节课使我对于较难容易出错的题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把自己的易错题弄会弄懂了。
3. 这节课使我对解决问题策略时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相信以后更能找准数量关系,这两单元的题更有自信了。
4. 我听了黄玥小老师讲的画图题,懂得了解决此类问题技巧,先读懂题,再计算出相关数据,最后再画图。
师:好,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棒。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勤于思考,及时整理错题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基本都放给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教师少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