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知层次】
1.了解艾青及诗歌写作背景;
2.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3.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感受层次】
1. 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2. 感受大堰河人物形象特点。
【感悟层次】
1.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2.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3.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
1. 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 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学习诗歌中叙事性抒情。
【教学设想】
教具:多媒体教学;
学法:朗读、鉴赏与评说讨论相结合;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感受层次】
1、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思考:
诗歌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
具体表现在何处?
(2)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 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 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问题探究】
1、赏析诗歌艺术特点,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一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二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 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激活思维,探究阅读(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探究课题一:《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其相比,不同点在哪点?
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沁园春·长沙》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
(1)《沁园春·长沙》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沁园春·长沙》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沁园春·长沙》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 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探究课题二: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布置作业】
(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 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微薄的需求,伟大的奉献
艺术手法:叙事抒情,多用修辞格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