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导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合作学习,把握文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等内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体会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和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品读、感悟。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有关香港景色和香港回归仪式的图片
2、导入:(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是的,这就是香港。那么香港什么时候回归的呢?1997年7月1日,相信大家都知道。)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归的时候你们大部分同学都还没出生(现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1996年出生的)。很幸运,老师经历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对那天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从到家那一刻开始,我的家人都在盯着电视里的画面,每个人都期盼着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飘扬的时刻。香港的回归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国力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被列强侵略的屈辱被洗刷了。
当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国家历史发展的洪流当中,你会发现特别有意思,因为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恰恰才是伟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此希望同学们平时能更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描写这个回归仪式的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
二、背景介绍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4人写了一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
三、预习检验
凝重:文中指神色沉重
掩映:彼此遮盖,互相衬托
陈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瞩目:注视,注目
冉冉升起:指缓慢地升起
易帜: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
子夜:半夜
四、了解新闻的含义、特征及一般结构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2、新闻的主要特征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③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3、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4、新闻的结构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引题和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以记叙为主,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背景: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为了补充内容,烘托和突出,位置不固定
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所述事实的意义。
三、合作讨论,探究文章结构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则新闻的各部分结构对应的段落分别是第几段?
2、新闻的主体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录的?(时间)
3、请概括这则新闻各部分的内容(主体部分请按时间分别概括)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主体(第2-10段):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4时40分:末代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第4段插叙):港督府变迁
结语(第11段):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四、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2、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如何理解“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5、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五、教师小结:
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六、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测评《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所有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