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诗两首《雨巷》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诗两首《雨巷》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9 22: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雨巷
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知人论事,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雨巷,丁香等意象的含义,并指出意象在诗歌中的普遍应用性以及理解意象的重要意义
2、难点:
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并领悟其象征意义,从中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提问法、点拨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导入新课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雨巷
预习自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 寂寥( ) 彳亍( )
惆怅( ) 凄婉( ) 颓圮( )
2、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 ) 彳亍( ) 太息( )
惆怅( ) 颓圮( ) 迷茫( )
预习自测答案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pánghuang ) 寂寥( jìliáo ) 彳亍( chìchù )
惆怅( chóuchàng ) 凄婉( qīwǎn ) 颓圮( tuípǐ )
2、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 太息(叹息)
惆怅(伤感,失意) 颓圮(坍塌,破败)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离恍惚)
整体感知诗歌
感情基调: 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找出诗中营造这些情感的词语:
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理解文章 理顺文脉 列出结构。
第一部分(1):“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二部分(2-5):“我”遇见丁香姑娘。
第三部分(6):“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解读
1、赏析第一节
①“我”有什么特点?
(孤独,彷徨,寂寞。)
②“悠长”“寂寥”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了当时黑暗现实的沉闷。)
2、赏析第二节
①姑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比喻姑娘?
1、外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 内心:忧愁、哀怨、彷徨。
2、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易凋谢,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连在一起的。 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第三节对刻画姑娘的形象有何作用?
4、第四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第四节到第六节写姑娘“走尽”“飘过”“远了”“消散”,有何含义?
这一节进一步刻画了丁香姑娘的形象,即“我”期待的姑娘同“我”一样彷徨又迷茫。
语言上的复沓,像交织在一起的抒情乐曲一样,听起来和谐悦耳,加重了诗歌的抒彩。
上述几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的情景,象征理想的缥缈、空虚、破灭。
6、首尾两节字面基本相同,只是把“逢着”改为“飘过”,为什么?
(诗人只轻巧地把“逢着”改为“飘过”使得诗歌在基本的重复之外又有变化,让人联想全诗,前面是时间的开端,后面是时间的结束,更加感到诗人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
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忧伤的呢?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我
为什么这些意象能够表现忧伤的心情呢?
雨巷 :狭窄、悠长、寂寥
油纸伞:怀旧、神秘、复古
姑娘 :美丽、哀怨、愁怨
篱墙 :哀怨、凄凉、衰败
我 :彷徨、寂寞、迷惘
找出诗中两个绝美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幽深潮湿,两边是寂寥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
我: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一个理想的追求者。
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娘。
从这一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爱情 远大理想 人生信念 美好事物(丁香姑娘象征)
如果把丁香花换成别的花行不行?
在这首诗里面,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如果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
*
*
*
*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连在一起的。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
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即主旨)?
同学们分组讨论、探究,小组派代表作答。
补充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此刻,同学们对诗歌一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结合戴望舒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再次理解诗歌的主旨。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
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本诗主旨: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
① 重叠(悠长、悠长)和反复手法(哀怨、哀怨又彷徨)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如长,巷,娘
③使用排比。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彩,形成一种音韵美。
艺术特色
*
小结:同学们,丁香姑娘远了,美好的理想像梦一样碎了,但诗人并不绝望,在诗歌的结尾,诗人仍然希望身边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种对现实的不屈,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今天,在将来都必将带给我们启示,在我们处于困境之时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
作业:描写《雨巷》中一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