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案
目标 1.会用两种不同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2.能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会以同一个数来数物体的个数,并能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重点 通过“数一数”,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重点 突破 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一数活动、实际地分一分、加一加”,引导学生发现加数的相同性,体会出这是几个几相加。
难点 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
难点 突破 让学生对同一幅矩阵图,用横和列两种不同的方式数,得出的“几个几”的意义不同,但总个数相同。
教法 通过谈话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演示和引导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数数方法。
学法 通过自主操作,观察发现加数的相同性,并在交流讨论中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糖果。
学生 尺子,小棒,圆片若干。
过程 引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有位姑娘真漂亮, 头扎两个小辫子。 解开辫子光溜溜, 放进嘴里甜滋滋。(糖果) 引导:你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堆糖果,但不知道有多少块,谁能帮老师数一数有多少块? 学生实际操作:1块,2块,3块······ 引导:这位同学是一块一块地数的,谁能用另外的方法数出这些糖果吗?(如无学生来数,教师可引导学生能不能2块2块地数呢?) 学生再实际操作:2块,4块······ (有的学生提出还可以3块3块数,4块4块数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 2.教师出示课件(糖果图):老师这里还有一堆糖果,我们今天就来用不同的方式数出这些糖果的个数。(板书:数一数)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再通过数糖果,回忆不同的数数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新 1.摆一摆,数一数。(初步学会“几个几”相加的意义) 让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糖果实物图。 同学们,我们用一堆小棒来代替糖果,数 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根糖果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按前面的方法,1块1块地数;可以2块2块地数;可以3块3块地 引导学生交流,提出操作要求:有这么多的数数方法,同学们,你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块糖果,数的时候一定要留心你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数完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数数分法。 学生在座位上数自主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教学方法。 教师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法,让这些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汇报时,教师适时地追问:“你每次数几块?数了几次?”(每次数2块,数了6次;每次数3块,数了4次······) 师生一起看课件演示:每次数2块,这就是1个2,2个2,······,6个2。一共有6个2,是12块。 每次数3块,这就是1个3,2个3,······,4个3。一共有4个3,是12块。 问:谁能把第一种数的过程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思考后,抽一个学生回答:2+2+2+2+2+2=12 引导合作:这种方法很好,你们还有其他不同的数法,能不能也列出算式呢?先自己在草稿纸上试一试,再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先写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演示: 每次数3块,数了4次,就表示4个3,算式:3+3+3+3=12 每次数4块,数了3次,就表示3个4,算式:4+4+4=12 每次数6块,数了2次,就表示2个6,算式:6+6=12 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4个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有的学生会说出每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是连加算式,三个算式的得数都等于12等,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算式的加数是几?出现了几次?表示几个几相加? 师生互说,生生互说,汇报交流说等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说出来,说明白。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所学的数数方法,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动手中做,在做中说,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说的能力。 2.数一数,填一填。(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1)让学生一起观察教材教材第16页“数一数,填一填。”第一幅图。 这个图上画的是什么?(棒棒糖)老师把它们摆成了方形,认真观察,你发现这样摆放后有什么好处?(很整齐,不乱,更容易数。) 这些棒棒糖就像站队一样,站队时每一行人数怎么样?(一样多)每一列人数怎么样?(一样多) 你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块棒棒糖吗?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汇报。 可以横着数,每行7块,共有2行,一共有14块;也可以竖着数,每一列2块,一共有7列,也是14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7+7=14 2+2+2+2+2+2+2=14 通过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发言:2个7相加表示每行7块,一共有2行,而7个2相加则表示每列2块,共有7列,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16页“数一数,填一填”,教师巡视指导。 (2)摆一摆,算一算。(强化对几个几含义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同学用小圆片摆方阵,另一位同学说出每行几个,一共几行;每列几个,一共几列。然后再列式算一算。接着再换另一个同学摆,前一个同学做。 学生做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数一数,算一算。(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演示生活中的几个情境图,让学生排一排,数一数,列式计算。 ①同学们排队去游玩,排成了2行,每行站9个人,一共去了几个人? ②我们的教室课桌摆放得很整齐,每行7 张,摆了6行,一共有多少张课桌? ③体育课上,老师让学生分组做游戏,每组6个人,分成了6组,一共有多少人? (4)我说你写。(化具象为抽象) 我说几个几相加,你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个3相加( ) 5个2相加( ) 4个9相加( ) (5)我写你说。(抽象概括) 我写出加法算式,你说是几个昨相加。 8+8+8+8+8+8+8= 7+7+7+7= 1+1+1+1+1+1+1+1+1+1= 3.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说一说,算一算”,全班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 1.(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独立解决,再集体汇报交流。对不 同的圈法数出的正确结果都要予以肯定,但教师应重点讲解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即“几个几”的运用。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2、3题。 2.同学们拿出尺子,我们一起也来玩一玩“跳一跳”游戏。要求每一次跳的步子相同,跳后再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看谁列的算式又多又好。 学生自主列式,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全班共同完成教材第17页第4题。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数小棒、摆圆片、做游戏、多媒体的运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学习了不同的数数方法,掌握了“几个几”的含义,并学会列连加算式。但本节课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效果不明显,课堂上还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培养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 有多少块糖 几个几相加 横着看:每行几个,一共几行 竖着看:每列几个,一共几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