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0 09:08: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外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毛先舒《填词名解》)。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最早是一位叫张先的诗人为这种曲子填词,取名为卜算子。
“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
题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之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这首小词作于初到黄州之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此词中诗人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写作背景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李定等人曲解了苏轼以前写的诗词,并对苏轼严刑拷打,“诟辱通宵不忍闻”。
此事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乌台诗案由于王安石的求情,苏轼虽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失意自伤、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中期的他是一个随遇而安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后期的苏轼是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的旷达之人。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piāo miǎo)/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ɡ)。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听音频,把握节奏,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疏通词意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枝叶稀疏的桐树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皿。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幽居之人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译文:一弯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深夜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上片
疏通词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知晓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译文: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下片
上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
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这里指谪宦生涯中的词人自己。被贬黄州之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无人相知,无人相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幽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抑郁寂寞
孤独痛苦
下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喻指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的词人自己。 下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
孤鸿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高自许
蔑视流俗
全文共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清冷孤寂的氛围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通过“缺月、疏桐、漏断”三个意象,描绘出了月挂疏桐、夜深人静的环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赏析)
虚实结合。实写诗人独自徘徊,虚写孤鸿隐约掠过,人、鸟形象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写“孤鸿”惊飞又回头寻觅,有恨无人知晓,表现自己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
前人认为作者内心的寒凉来源于“恨”字,“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有遗憾之意,遗憾无知音与他志同道合。
“恨”有怨恨之意,怨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怨朝廷不能正确对待他。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4.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独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表现孤鸿的清高,也表达了词人的孤寂处境和高洁志趣、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①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
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②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
乌台诗案,词人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孤鸿惊飞就是作者的写照。
③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词人不肯同流合污、坚守理想。
借物比兴、托物写怀、象征
5.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 请作简要赏析。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6.(甘肃天水中考)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作者借“孤鸿”传达了怎样的心境?)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7.(甘肃天水中考)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写怀,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情的孤独、志趣的高洁和蔑视流俗的心境。
诗歌主旨
邵元四年(公元1094年)在新党重新执政的时候,苏轼因为性格耿直,仗义执言不仅得罪了新党也得罪了旧党,导致他人生道路上不断受到了贬斥,最后被贬至惠阳一带。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日啖荔枝三百颗
拓展延伸
《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其他关于荔枝的诗文: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新年五首》、《赠昙秀》、《〈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和陶归园田居》、《食荔枝二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
拓展延伸
1.《卜算子》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卜算子》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卜算子》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理解型默写
4.《卜算子》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卜算子》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在幽恨中度过寒冷的夜晚。
6.《卜算子》中,词人以“孤鸿”自比,表现自己遭贬官后内心孤苦清高的语句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卜算子》中,写词人无知音可寻,孤苦难耐的语句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理解型默写
8.《卜算子》中,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的语句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9.《卜算子》中,以鸿自喻最能体现苏轼虽贬谪黄州仍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通过描写孤鸿选求宿处的情景,表达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人生态度),表现词人卓尔不群性格的语句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卜算子》中,词人以虚写来表现自己孤独形象的语句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理解型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