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3 18: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四)
第四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汲取(jí) 文采藻饰(zǎo) 持之以恒(hénɡ)
B.诘难(nàn) 锲而不舍(qì) 味同嚼蜡(jiáo)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ɡ)
D.诓骗(kuānɡ) 豁然贯通(huò) 袖手旁观(ɡuān)
【解析】选B。“锲”应读qi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轻而易举 全神贯注 地大物搏 一事无成
B.不知所错 怀古伤今 学识渊博 一帆风顺
C.孜孜不倦 开卷有益 前扑后继 天资聪颖
D.不言而喻 寻章摘句 自欺欺人 高谈阔论
【解析】选D。A项中的“地大物搏”应为“地大物博”;B项中的“不知所错”应为“不知所措”; C项中的“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据说,案件的情节十分复杂,作案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在2010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中央政策在基层走样,是百姓最为深恶痛绝的现象”。
【解析】选B。“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的意思,褒义词。不符合语境。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为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证的论证方式。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题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即获得知识。通篇强调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C.《不求甚解》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大力提倡不求甚解的精神。
D.《谈读书》这篇短文论述的范围十分广泛,语言十分简练,不仅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还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解析】选C。《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它的观点是不绝对反对不求甚解,也不大力提倡不求甚解,而是要正确对待。
5.请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为了给干旱重灾区送去“救命水”,湖北一名志愿者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跋涉,将5万多瓶矿泉水运抵云南禄劝,可就在准备换小货车进山送水时,却遇到了“天价运费”梗阻,140公里山路,在禄劝像这样的运输,费用最多不超过2 000元,可两名当地司机却要价6 000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救命水”映照出人性美丑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8分)
【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最好的朋友。(任选其一即可)
【故事会】小方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2分)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等等。
孟子——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展览厅】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请你帮助小文完成下面展板内容。(4分)
答案:示例一:英雄姓名:鲁智深;相关故事:“拳打镇关西”或“倒拔垂杨柳”。
示例二:英雄姓名:武松;相关故事:“斗杀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或“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7.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②段中最后的设问句可知,回答此题应从③④段概括作答。
答案: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8.文中以约翰·古登贝尔克、罗兰·布歇内尔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文中的举例,是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个道理。
答案: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9.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便于引出下文 。
10.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1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批驳了什么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论点的能力。驳论文往往开篇即摆出错误观点。第①段中“不过也有一些人,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得与否’的探究和思考”一句即包含了作者批驳的观点,结合下文,本文批驳的观点是:大学生救人不值得。
答案:大学生救人不值得。
12.第①段中的“实事求是”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作用。体会此处引号的作用,要结合作者的正面观点去理解,“实事求是”表示作者对这种讨论的反对。
答案:表示对这种讨论持反对意见。
13.作者是如何批驳部分人的错误观点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驳论证的把握。先明确⑤⑥段是作者从反面批驳错误观点的,细读这两个段落,提取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①作者认为,大学生结人梯解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
②“科学施救”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面前,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14.为什么讨论“值不值得”对两名获救少年也是一种残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会让获救者产生沉重的负罪感。
15.文中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表达出自己对“见义勇为”的看法,观点要明确。
答案(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三)(2010 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2分)
枪打落尾鸟
石 炯
(1)或许是囿于中庸之道几千年来的思想束缚,许多国人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高于世,众必毁之”,认为“出檐的椽子先烂掉”,认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为人处事只要随大流,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就能安身立命,明哲保身;而如果遇事喜欢挑头的话,就会被别人抓住把柄,落得个“枪打出头鸟”的下场。
(2)然而,在当下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挑战纷至沓来的时代,如果你选择做“落尾鸟”,结局又会怎样呢
(3)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时代在发展,鸟儿也要进化。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只要鸟儿飞得够快,决不会被猎人打死,还能吃到新鲜的食物。而那些落尾的鸟最有可能被猎枪击中,从而惨遭淘汰。
(4)①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屈辱,②回想一下当今世界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指手画脚,③回想一下世界经济大潮中因工艺落后而破产的企业,④回想一下因业务不精而下岗的工人,⑤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落后就要出局,落后就要挨打。⑥鸟儿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5)遇到危险时不敢出头、不愿出头的人,最后往往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而这种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
(6)许多千里马一直都在埋怨没有伯乐赏识,但如果你不出头,即便你真的是匹千里马,也只能穷其一生去拉盐车,这样一来,伯乐又怎能发现你
(7)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枪打的落尾鸟,就要敢于出头,勇于出头。虽然出头鸟也有被打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仅仅说明你还不够成熟,如果你够成熟,尽管成为“出头鸟”吧,因为出众的人,只有经过“枪打”才会更加成熟,更加被人认可!
(8)人生就是赛场,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你做好振翅高飞的准备了吗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解答此题可以从论点的位置入手思考解答。
答案:中心论点是“枪打落尾鸟”或“勇做出头鸟”。
17.文章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以及语段作用的分析。由引用典籍的名句可以判断出论证方法,其作用就是引出敌论点,为下文论证树靶子。
答案:道理论证(或引证法)(对比论证亦可)是为了引出传统观点:枪打出头鸟。
18.做落尾鸟,有何弊端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相关语段,即第⑶自然段,仔细阅读找到答案。
答案:做落尾鸟会退化成没有能力出头的人,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19..文章第四段的六句话,请你重新排列句序,并说明理由。 (3分)
句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⑥④③①②⑤理由:⑥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⑥句与④③①②是总分、对应关系。
20.本文在立论上有何特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一反传统观念“枪打出头鸟”,提出“枪打落尾鸟”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21.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解答时要从与中心论点关系角度思考解答。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结尾一段强化了观点(或警示读者勇做出头鸟)。
三、写作(40分)
22.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场展示人类文明的盛会,不同的文化在共同的一个舞台演绎。世博会,展现了礼仪之邦的风采,弘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文明的盛会,共同的世博”,同学们,让我们争做文明世博的践行者吧!
请以“讲文明,话世博”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表达自己的感想、见解,观点鲜明;(2)事例典型,论据充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得套写、抄袭;(4)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题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那就要做到观点鲜明,围绕“文明与世博”确立谈论的话题。谈论的话题要有针对性,最好抓住一个方面深入谈起,如“人人讲公德,世博才文明”,可以阐述全民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对办好世博会的重要性;又如“文明从我做起——争当世博志愿者”,可以写自己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可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世博会所做的努力;再如“世博促我讲文明”,可以由“文明的世博会”说到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等。确立了论述的中心,然后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可以夹叙夹议,谈出自己的感想体会,语言要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