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
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恐吓(hè) 窒息(zhì) 羼水(chàn) 下贱胚子(pī)
B.耷拉(dā) 魁梧(kuí) 名讳(wěi) 两肋插刀(lèi)
C.腻歪(nì) 拭去(shì) 露宿(sù) 转瞬即逝(shùn)
D.唠叨(lào) 阔绰(chuò) 舔舐(shì) 束手无策(cè)
【解析】选C。A项“胚”应读pēi;B项“讳”应读huì;D项“唠”应读l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按顺序改正在下面的方格中(4分)( )
A.腌臜 影影绰绰 无原无故 半身不遂
B.骸骨 大摆酒席 如坐针毡 天沦之乐
C.戏谑 望眼欲穿 无精打彩 芒刺在背
D.坍塌 海市蜃楼 不屑置辨 云山雾罩
答案:A.原—缘 B.沦—伦 C.彩—采 D.辨—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指望着他那张嘴了。
B.机灵的沁蚂蚁,急忙操起双臂的桨,像水手一样,驾着枫叶的船,看风使舵、劈波斩浪,向着未知的前方勇敢出击。
C.有些人做事没有原则,惯于看风使舵,看领导眼色行事。
D.如果我们三心二意,朝三暮四,看风使舵,跟时髦,赶潮流,闹追星,则几年或几十年后,我们将一穷二白,一事无成。
【解析】选B。B项“看风使舵”的意思是看风向转发动舵柄,运用的是本义。而A、C、D三项的意思均为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运用的是比喻义。
4. (2011·黄冈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解析】选D。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中表意不明确,应去掉“以上”。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 )
(2)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么,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到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只剩下一口气的狼的胃里,他就觉得非常厌恶。
( )
(3)“……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 )
(4)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 )
答案:(1)环境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4)外貌描写
6. (2011 河南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答:
答案: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2分)
答:
答案(示例):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7.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这是奥楚蔑洛夫说的话,从脱大衣上看出是细节描写。联系上下文从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事件的判词上思考其作用。
答案: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奥楚蔑洛夫以天热为由,以脱大衣为幌子,企图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另一方面,他是在寻机转变话题,改变刚才的判词。
8.本文段写奥楚蔑洛夫警官对狗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从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变来变去的语言上分析。
答案: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
9.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奥楚蔑洛夫骂赫留金:“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表现了他厌恶赫留金要借此事得到一笔赔偿金的行为,这是他性格中正直的一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正确。奥楚蔑洛夫这样对待赫留金是因为那条狗是将军家的。这正暴露了他欺凌百姓的面目。
10.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影射沙皇专制制度的虚伪和专横。
11.从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作者的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干中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阅读全文,找出能表现娘的形象特点的语句即可。
答案: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整天胡言乱语,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却把最细腻的情怀和爱倾注在我的身上。
1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回忆娘对“我”的养育过程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阅读本文,在文中找出标志这一顺序的词语:“记事时”“上学以后”“读初中”“考进县城一中”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时间顺序。
13.文中多次写娘的眼泪,想一想娘为什么经常流泪?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娘的几次流泪,联系第②、④段“我”和娘的悲惨遭遇揣摩她经常流泪的原因。
答案:娘为“我”刚出生就失去了父母的爱而流泪。
1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应从“我”对母爱的歌颂和对娘的思念等方面考虑。
答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娘深深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母爱的歌颂。
15.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请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可以从结构、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本文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牢牢地吸引着读者。文章一开篇就出现了一个悬念,“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整天胡言乱语,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但“她抱着我的那一刻,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母性的光辉,却是大颗大颗地掉着眼泪。”娘是怎样变傻的,为什么“大颗大颗地掉着眼泪”呢?这样就造成了悬念,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对其原因进行了揭示,容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于自然中有波澜,平实之中有起伏。
(三)(2011·日照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14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得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C)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6.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4分)
情节:花房邂逅,感受温暖→_______→重戴桂冠,冷落花农→______
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归纳。根据唐先生三次人生变故和对花农的感情态度变化将全文分为四部分,仿照一、三部分的格式归纳二、四部分的情节。可以从情节的曲折、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分析其好处。
答案:情节:花房交往,感受真情 再次落魄,重识真情
好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17.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可以从艺术才华及造诣、优良的性格和庸俗势利的不良性格三个方面分析概括。
答案: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18.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A)(B)(C)三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3分)
选 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从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点评,首先明确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然后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或特点)、性格等。
答案(示例):(A)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唐先生从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到被打击受冷落的境况的变化。(B)处: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特点。(C)处:“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形象地写出了在得知老范去世的消息及老范临终时的情景后,唐先生沉重的心情、复杂的心理,从而表现了唐先生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19.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巧妙构思的理解。“凤尾菊”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线索、人物感情纽带、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去分析。
答案:①凤尾菊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②凤尾菊是连接小说中两个人物感情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画家因凤尾菊而悔悟。③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感情的歌颂。
2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 )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地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解析】选A E。B项刻画了老范纯朴、憨厚的形象,“木讷、无知、傻气”分析不当;C项“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分析不当;D项“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分析不当。
三、写作(40分)
21.题目:学会____________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广阔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运用一些其他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