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0 16: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北冥有鱼》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庄子》二则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以情趣与理趣为主题,课文选取我国古代经典名家名篇,都与人的品格、志趣、理想抱负有关。《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是全文开头的一小部分。《逍遥游》主要是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较为艰深;而开头的这一段,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副大鲲变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塑造“鹏”这样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超现实形象,体现了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判断句及有关“鹏”的诗句; 把握“大鹏”的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诵读、品析文章的语言,感受雄奇瑰丽的想象。
学情分析 蒙古族中学的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加上年龄限制、文化差异、生活阅历等对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起来困难。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深究,学生能够理解大鹏形象的特点即可。雄奇瑰丽的想象通过课堂上的熟读成诵能体会到一些即可。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式。 2.诵读并感受大鹏的形象。 3.品析文章语言,体会雄奇瑰丽的想象。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 2.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解和《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并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用笔做上记号。
学习策略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理解文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及鲲鹏形象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之前,请大家一起欣赏视频。(播放视频)听完人物的专属台词,我们说对 “庄子”这位智者就不再陌生,视频首先介绍他的思想,其次就是与他相关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哲人。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 预设:视频中有人物及经典故事。 齐读学习目标。 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其学习本课的兴趣。
活动一 预习检测 活动二 读文顺义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解①及老师布置的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作业,说一说你们对庄子的了解。 对重要内容做好笔记。 (一)朗读通文 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停顿,并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无法断句的难句。 2.然后同桌互读互听,纠错。 3.教师下去了解朗读情况并个别指导。 4.叫学生单独朗读,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问题。 组织引导学生活动 (二)疏通文意 1. 请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请组内同学解决难点疑点。 3.教师释疑,并提问,理解文意。 虚词用法:之、而、 实词用法:去、其、是。 (三)流畅朗读 请学生再读,教师范读。 介绍作者及相关内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简单的整理归纳其他同学做补充。 预设补充: 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道家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按要求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勾画。 2.3.同桌互读。 预设: 北冥(míng)有鱼 其名为鲲(kūn) 不知/其几千里也(判断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等) 4.朗读、倾听、评价。 1.学生结合文中注解自行或合作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教师巡视。 3.回答教师提问。 预设交流难点障碍: 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其名为鲲(其: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或许) 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也,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也,判断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者也,判断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选择疑问句) 明确: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学生再读,教师范读 培养学生自主查找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与能力。 养成认真倾听、做笔记的习惯。 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本环节意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知文顺义。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本环节旨在以朗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活动三 感知大鹏形象 体会雄奇想象 (一)感知大鹏形象 请学生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读出你心中的大鹏形象。 2.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句。 3.与学生共同概括并板书大鹏形象。 板书出示: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腾飞高空 善借长风 4.课件出示: 北冥之鲲,化而为鹏,为达南冥,击水三千,扶摇九霄。为什么? 5..请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 (二)体会雄奇想象 1.提问:本文给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2.点拨、组织朗读,体会雄奇瑰丽的想象。 3.屏显补充: 《庄周梦蝶》 1.边读边想象“鹏鸟”的形象。神奇、形硕、力大、脱俗 2.读好关键词:数量词、语气词、“不知”。 关键句:疑问句。 3.概括大鹏形象。 4.思考问题 预设:追求理想。 5.带着胸中有大鹏的感觉朗读。 1.生思考并作答 2.朗读体会雄奇想象。 3.读《庄周梦蝶》,学生再次体会庄子文章想象瑰丽奇特的特点。 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本环节以读代析,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时的特殊处理让大鹏形象具体可感,培养文言语感与概括能力。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筛选、诵读、课外拓展体会庄子的风格。
活动四 畅谈收获 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从鲲鹏身上受到哪些启迪? 鲲入深海,鹏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志存高远,搏击长空,纵横大海,这是它给我们最大的启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物,他们在关键时刻承担起时代的使命,你知道有哪些人吗? 2.你从庄子那里学到什么?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想瑰丽奇特,《北冥有鱼》通过庄子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直达南冥的描写,表达了,即便是世界上很难达到绝对的自由和逍遥,但依然庄子凭借他瑰丽奇特的想象,追求绝对的自由和逍遥。 1.生倾听,回答。 预设:诸葛亮、毛泽东。 2.生思考回答。 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知识补白:庄子的哲学思想(他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该环节旨在打通古今,古为今用,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立德树人。
达标 检测 一、明确句式并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含义 1.志怪者也 2.抟扶摇而上者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二、翻译句子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作业 布置 1.抄写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搜集资料,积累关于“大鹏”的成语、诗句及庄子的典故。
板书 设计 25.《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硕大无比 大鹏的外形 力大无穷 大鹏的活动 腾飞高空 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 善借长风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时 一课时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秋水》,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充满趣味的小辩。虽然题小,但其旨颇大,在教学本篇古文,要让学生感受文中轻松、闲适、诗意一般的趣味人生,并能感悟庄子追求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疑问句;把握庄子与惠子二人辩论的技巧。
学习难点 通过诵读、品析文章语言,感悟作者追求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全文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培养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的意识,并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与同学们的时代相去甚远,且诸子散文内涵深刻,学生对文章的写法、主题体会不够深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充分利用课前提示、课下注释进行自主学习,夯实积累文言词汇,注重诵读,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式。 2.诵读并感受庄子与惠子二人辩论的轻松闲适的趣味生活。 3.品析文章语言,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机智巧妙中感悟庄子追求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及作品。 2.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解和《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并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用笔做上记号。
学习策略 诵读法、点拨法 、合作探究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通过“鲲化而鹏”、“鲲鹏之大不知几千里”了解大鱼之神奇。 这节课需要大家继续带着好奇心,感受文中“此鱼非彼鱼”的趣味辩论。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顾《北冥有鱼》课文内容。 齐读学习目标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
活动一 读文顺义 (一)熟读通文 这是一篇极富生活情趣的文章,大家可勾连自己与朋友争辩的生活场景,熟读课文。 明确: 1.请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相关疑难语句,进行圈点勾画。 2.然后同桌互读互听,纠错。 3.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 4.指读课文,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问题。 (二)疏通文意 1. 请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请组内同学们解决难点疑点。 3.教师释疑,并提问,理解文意。 (三)角色扮演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同桌之间角色扮演,组内推选展示;体会庄子和惠子的心理和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全班流畅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教师范读 1.按要求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勾画。 2.3.同桌互读。 预设: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朗读、倾听、评价 1.学生结合文中注解自行或合作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教师巡视。 3.回答教师提问。 预设交流难点障碍: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是,代词这) 2.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3.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4.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需要准确把握“固”、“全”的意思) 学生分角色朗读 预设: 语气:庄子(悠然自得) 惠子(咄咄逼人) 预设: 1.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必须理解“安”是一词多义的文言词汇,并注意反问句式) 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正确理解“安”的意思,并清楚与上一个“安”意思不同,) 全班流畅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再次体会人物争辩时的语气。 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通过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此环节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会并感悟。
活动二 把握辩论技巧 体会超然脱俗 (一)把握辩论技巧 1.请学生朗读课文,指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你更赞同哪一方的观点 并说说理由。 辩论逻辑思维: 发出感叹—质疑发问—反问化解—逻辑推理—偷换概念 2.请学生朗读并进一步感受 (二)体会超然脱俗 1.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你觉得到底谁是胜利者?为什么?从中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板书出示: 惠子——力辨——求真 鱼之乐 庄子——巧辨——尚美 自主思考,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预设: 学生可以找到原文句子,并释义。 (存在一定逻辑性,并且必须把握两句中“安”的不同意思。) 明确: 1.(1)问题: “鱼之乐”。 (2)观点: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带着论辩的感觉朗读。 预设: 1.他们各自的论据是什么? 论据一: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惠子:我非子,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论据二: 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 2.带着闲适轻松的感觉朗读。 此环节完全是各抒己见,判断胜利者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此环节培养学生聚焦问题分析问题的缜密思维。 通过品味庄子和惠子二人的对话,让学生明确,这篇文言文的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活动三 求同存异 1.请学生再读《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两篇文章中都有“鱼”的意象,回顾文本内容,体会“鱼”的不同特征,并感悟庄子的不同心境。 以“这是一条( )的鱼,体现庄子对( )的追求”句式回答问 预设: 《北冥有鱼》 这是一条(自由)之鱼,体现庄子对(逍遥)的追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这是一条(快乐)之鱼,体现庄子对(自适闲得)的追求。 通过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文本整合能力,以及向群文阅读靠拢,将碎片化知识聚合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业布置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请循其本 2.课下阅读《逍遥游》,再次体会庄子的自由人生。 3.用现代文扩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达标 检测 1.写出划线的古今异义 子非我:古义: 安知鱼之乐:古义: 子固非鱼也: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2.翻译 (1)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板书 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力辨——求真 鱼之乐 庄子——巧辨——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