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3 17: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四)
第四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庖代(páo) 阴霾(mái) 咀嚼(jué) 万恶不赦(chì)
B.翘首(qiáo) 峥嵘(rónɡ) 囫囵(lún) 有例可援(lì)
C.契约(qì) 打鼾(hān) 袒露(tǎn) 顶礼模拜(mó)
D.蓦然(mò) 伫立(zhù) 涟漪(yī) 遍稽群藉(jí)
【解析】选B。A项“赦”应读shè;C项“模”应写作“膜”;D项“藉”应写作“籍”。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展馆内部,地面铺满苍翠起伏的草坪,空中则悬浮着20个白色中空长方体,宛如城市鳞次栉比的街区。
B.青年人作为未来世界的中流砥柱,更应该在低碳环保行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8月7日,一场猝不及防的山洪泥石流,让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的舟曲变得满目疮痍。
D.油贩子用“科学”手段将乌黑的地沟油处理之后出售,餐馆厨师炒菜后,并没有什么异味,所以,消费者依然吃得津津乐道。
【解析】选D。“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与“吃”不能搭配,应改为“津津有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啊,博学多才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好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 )
(2)月亮躲进乌云后,我愿留在小船舟。 ( )
(3)像变化莫测的天气。飘啊飘的羽毛。 ( )
(4)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 )
答案:(1)反复 (2)拟人 (3)比喻 (4)反问
4. (2011 滨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保护”;B项否定不当,去掉“是否”;C项成分残缺,去掉“在”“上”。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威尼斯商人(节选)》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B.《变脸(节选)》中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C.《枣儿》是话剧小品,剧中“枣儿”作为贯串全文的主线,同时“枣儿”也象征着新一代人对新生活的追求。
D.《音乐之声(节选)》是电影剧本,节选部分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一个自由活泼、无拘无束的少女玛丽亚的形象。
【解析】选C。“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6.下列关于戏剧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剧本的情节和小说的情节是一致的,都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B.戏剧按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
C.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D.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它对剧情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A。剧本和小说的情节结构不同的是: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7.(2011·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校开展了以“向党旗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新闻播报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关于建党90周年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本报讯 4月11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上红旗飘扬、人头攒动,由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部分本土歌手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革命年代的礼赞、红色岁月的缅怀、改革开放的颂唱,所有的红色情怀在一首首红歌中抒发、再现、还原。《红梅赞》、《永远跟党走》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使现场高潮迭起,观众在唱响的红歌中,共同回忆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答案(示例):“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活动二: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1) (2)
答案(示例):(1)“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2)“幸福生活”征文比赛(3)“红色经典”故事会(4)“颂歌献给党”歌会
活动三:专栏撰稿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校团委在校刊上开辟了“红旗飘飘”和“伟大历程”两个专栏。请仿照“红旗飘飘”专栏的“开栏的话”为“伟大历程”专栏撰写一则“开栏的话”。(2分)
示例:“红旗飘飘”开栏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答案(示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这是一段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伟大历程”专栏,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同学们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8.夏洛克对“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这一问题的实质性回答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根据夏洛克第一段台词中“除了因为”和“所以才会”的提示,抓住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分析。
答案:因为他对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
9.夏洛克说同安东尼奥进行这一场诉讼“并没有好处”。实际上,夏洛克心里认为打这场官司是有好处的,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根据巴萨尼奥“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的话和夏洛克坚持要“照约处罚”的态度来分析。
答案: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10.从以上的人物对话中,暴露出夏洛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暴露了夏洛克冷酷自私、固执偏狂、残暴贪婪的性格特征。
11.请你赏析画横线的安东尼奥的这段台词的语言特点。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安东尼奥连续用三个比喻句来强调要夏洛克改变主意、改变残忍的决定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段台词给人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
12.选文括号里的内容,在剧本里叫_________,这些内容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有一定的作用。(3分)
答案:舞台说明 展开故事情节 刻画人物性格
13.老头子说老太太“放着好吃好喝的什么时候不能吃?非等到礼拜天孝敬那两个狼崽子?”是不是老头子不想把好吃好喝的留给儿子们吃呢?说出你的理由。老头子为什么要说这话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结合语境回答。联系上文儿子们不回来吃饭和下文中老太太、老头子关于烟的争论分析。
答案:不是。理由:从后面老太太说老头子把好烟留给儿子们的话中可以看出来。这话纯属是盼儿子们回家,可总是不见他们踪影的气话。
14.老头子拉胡琴,除了爱好外,请你推测一下其他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结合老头子台词中“我现在就是‘拉胡琴的儿子——吱(自)咕(顾)吱(自)’”分析。
答案:儿子们常不在家,心中寂寞,以拉胡琴来排解。(合情合理即可)
15.慈母之恩,永难报答。最能体现这句话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在外,母亲在家时时牵挂,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俗语是:“____________。”(3分)
答案: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儿行千里母担忧
16.请你给这两个儿子点一首歌,劝他们常回去看看父母。你认为哪首最合适?(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常回家看看》
(三)(2011·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3分)
榜 样
秦 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 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7.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3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按照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文章,再根据题干提示补充“峰子的主要活动”,注意语言的精炼。
答案:回县报到 面见校长 动员流生
18.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第一、二个空抓住“愣”“ 叹气”揣摩父亲的心理;第三个空注意校长的神态和动作。
答案:惊愕(出乎意料) 失望(无奈) 激动
19.【B】处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2分)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抓住“茅草土坯屋”“ 木杆”“发白的旗”思考作答。
答案:贫穷落后 立志乡村教育高尚
20.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补写。从峰子回村教书后学生的锐减和村民的表情以及“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可推测出“嘀咕”的话。
答案:上了大学又怎样啦,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2分,言之有理均可。)
21.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3分)
(1)“悲”
(2)“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对语句的点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以及乡亲们对主人公的态度变化中寻找表现他的“悲”和“壮”的语句作点评。
答案:“悲”示例:①往年寒暑假,峰子一回家,总有人请他吃饭教课,而决定回乡教书的这年暑假却没有人请他,乡亲对他态度的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心酸。②“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一个“暴”字,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到校人数急剧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让他始料不及,间接写出了此时的峰子已成为家长心中的“坏榜样”,令人痛心。③家长的嘀咕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这里写出了峰子动员流生时,家长们的冷漠无知深深地戳伤了峰子的心。
“壮”示例:①“头也不回”写出了峰子放弃到省晚报做记者的机会,回乡教书的毅然决然。②面对乡亲对峰子回乡教书的疑问,他“爽快”地回答“是”。“是!”独词成句,掷地有声,写出了峰子回乡执教的坚定与自豪。③“……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看似轻松俏皮的话语表现了峰子扎根农村教育的庄重选择。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来自你,来自熟悉的人,来自陌生人……;来自广播,来自电视;来自中国,来自外国;来自社会,来自自然……有有声的声音,有无声的声音,声音里有爱,也会有恨;有悲,也会有喜;有美丽,也会有丑陋……
请以“__________的声音”或“声音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叙述生活中有关“声音”的故事,表达你的感悟;或联系一些事例,谈谈你对“声音”的看法。
要求:①任选一题,根据你的写作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及校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中选材,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和需要的题材。联系生活实际,叙述生活中有关“声音”的故事,表达爱恨悲喜的思想感情;或者联系一些事例,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谈谈对“声音”的看法。要综合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