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照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我们一起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 繁华的大都市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宋元时期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的城市有哪些?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图片展示: 图一 北宋开封的繁荣 图二 南宋临安的繁荣 图三 元大都的俯瞰图 北宋的大相国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大相国寺繁华的表现有哪些? ①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纳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出示图片:北宋大相国寺 娱乐商业尽在瓦子 阅读材料,认识“瓦子” 材料一:南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所谓勾栏,意思是在瓦舍中由不同的专业艺人用栏杆等屋组成的一种演出场所。 材料二:元初《武林旧事》中记载临安有瓦舍23处,仅北瓦内勾栏就有23处。 宋代最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场所是什么地方?它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 瓦子、勾栏。 瓦子里都有哪些活动? 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 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材料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材料三 北宋时期,伦敦、巴黎、开封人口比较表城市名称伦敦巴黎开封人口数不足5万不足10万100多万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瓦子在宋代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①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为日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政府重视并鼓励商业的发展,取消了影响商业发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从而使宋代的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表现有哪些? 城中有大瓦、中瓦、北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市民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丰富。 师:总结:第一,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第二,从瓦子的内容上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 杂剧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杂剧 杂剧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杂剧演出的场所有哪些? 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杂剧形成于什么时期?兴盛于哪个区域?其发展情况如何? 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都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宋代的节日 宋代有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今天还有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哪些传统节日在宋代已经存在了?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流传至今都节日习俗有哪些?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宋词和元曲 宋词 师: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请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唐中期以来,随着音乐的发达,原来盛行的五言诗或七言诗,要谱入乐曲,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乐曲的节拍来填写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词。 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句子的长短不一,又叫短句。词源于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但又有别于诗,有它自身的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 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常用的词牌有《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诗的创作可以说成写诗、作诗,而词的创作称为填词,必须依词谱的相关规定(句子、字数、押韵的位置、对仗位置、平仄规定等)去“填”上适当的字,而不是随意地去写。 词有怎么样的发展演变?很多宋词都体现了怎么样的主题? 兴起于唐代,繁盛于宋代,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很多宋词中都体现了关心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的主题。 宋代杰出词人有哪三位?介绍他们生活的时代和作品风格。 宋代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作者及作品介绍 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述代表体现出苏轼词的哪些特点? 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师:生活时代:北宋 作品风格: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开豪放派之先河。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的简介 简介: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作品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靖康之难”后,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微文均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旅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词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其代表作有《声声慢》《武陵春》。 代表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述代表作体现了李清照词的什么特点? 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膩、清秀。她的作品以北末灭亡为界限,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通过对个人游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师:生活时代:两宋之交 作品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发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上述代表作体现了辛弃疾词的哪些特点?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史史上的地位。 师:生活时代:南宋 作品风格: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元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元曲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元曲的组成是什么?杂剧的含义是什么?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是一种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的综合性艺术。 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哪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那些人? 元朝戏剧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他齐名的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了怎么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势力的恶势力。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河北安国人,也有说法是大都人。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13种。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等思想深度及伟大等艺术成就。他对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等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另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50余首。 出示:元杂剧图 师:总结: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代人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师: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曲成为元朝文学的主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请根据上面的介绍和教材知识,说说你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了解。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 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 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 16 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后小结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商业发达,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宋元物质生活的丰富及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的多姿多彩,给我们展示了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而且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纯净了我们的灵魂。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 四、课后练习 1.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D ) A.社会分工完成 B.边境贸易繁荣 C.民间艺术精湛 D.市民生活丰富 3.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A ) A.《窦娥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 D.《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