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3 17: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湖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温馨提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没有答题卷,答案请写在试卷答案线上。
书写(3分)
你的全卷书写规范、清楚、涂改很少,得3分;书写清楚,涂改较少,得2分;书写较潦草,涂改较多,得1分;乱涂乱画,不得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细心阅读,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以“凝聚·回归·共赢”为主题的2013世界温州人大会闭幕了,然而,春意méng( )动的ōu( )江两岸,海内外温州人回乡发展、xié( )手共赢的大幕刚刚拉开!
凝聚:乡情为ni ( )带集结智慧与力量。游子千里梦,依依故乡情。家乡的发展,是所有温州人的共同牵挂;家乡的繁荣,是所有温州人的共同心愿。
2.按要求填空(11分)
(1)行万里路,语文在路上: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豪情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 ”的抑郁;泛舟富春江,体味“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情怀。
(2)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非常伤感,这里,你可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来劝慰他;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千里共婵娟”来祝福朋友。
(3)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一句话:“ , 。”
(4)读万卷书,语文在书中:读郭沫若的《 》(课文题目),倾听屈原“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的呐喊:读 (作者名)的《海燕》,领略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
3.综合性学习(7分)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竞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材料???(填序号)。
(2分)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4.名著与阅读。(3分)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B.《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5分)
(一) 雨的随想(10分)
       汪国真
  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睛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晴也是雨;心雨的时候,雨也是晴。
  ②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③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④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忤。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冷,让大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的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⑤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上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较。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⑥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又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⑦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5.文章开头是富有哲理的自然段,但有两个语句排版时弄错了位置,从而颠倒了作者的意思。请指出这两个语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调。
 6.汉语的词汇是丰富的,同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请你给第②段加横线的“弥漫”、“浸润”、“镌刻”、“瓢泼”各更换一个更加平易的二字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④段写道,在“有雨的夜晚”可以使人想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名句。如果也是夜晚,和着习习春风,绵绵细雨悄然而下,你一定会想起课文中曾经学过的另一位唐代诗人的一个名句,请写出这个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第⑥段写道:“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请你按下边的要求,模仿原文的句式和语言特点,试写一个感人的画面。(2分)
    答:一个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的牵手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二)爱尔克的灯光(节选)(15分)
巴 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9.“爱尔克的灯光”是西方经典传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个传说的大概。(3分)

10.你认为作者用“爱尔克的灯光”为题有何含义?(3分)

11.你怎样理解“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1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盏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为你守候的灯呢?(3分)

13.选文最后两段写道:“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 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说说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3分)

四、古诗文阅读理解(20分)
(一)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5分)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5.“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晋〕 皇甫谧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1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教有所阙
A、 四支僵劲不能动 B、未尝稍降辞色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翻译: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分)

19.这两个故事叙述两位古人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两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2分)

20.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了解了宋濂自幼好学,读《晋书·皇甫谧传》我们知道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结合上文说说你更喜欢谁?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五、根据要求作文(30分)
21.“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微弱的声音,唱出我最执着的期待……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2013年春晚,那英的一曲《春暖花开》唱暖了你我的心。
请以《 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自选。
(2)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