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选择题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选择题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2 22:57:10

文档简介

云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统一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 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男在试题卷 令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本卷命题范围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1- 6 单元 。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分 , 每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西周封建过程中 ,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 。 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 ,就 是随伯禽迁过去的 ,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 ,构成鲁人的主体 。 这样做的 目 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 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氏族平等 D.加强中央集权 2.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
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 ,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 宰相权力系统 。 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
A.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
C.君主专制 日渐强化的趋势 D.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 3.靖康之变后 ,宋朝皇室南迁 ,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 ,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 。 南宋更加
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B.南宋时期开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地理环境决定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战乱导致南北经济交流中断 4.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 一 系列"禁海令,。 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
被彻底剥离了 ,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 。 对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民间贸易禁绝 ,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5.下图是一 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 ,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 日本兵正张
开大网 ,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 。 这幅画反映的是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6.1912年 ,孙中山 自豪地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
的“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
B.清朝统治覆灭
D.颁布首部宪法
7.“万里长征路不平 ,.左,倾错误总横行 。 遵城举会端航向 ,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8.下图所示 ,1933年 2- 5 月 ,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 2631箱 ,图书馆 1415箱 、文 献馆 3773箱 ,秘书处 5608箱又 64包 ,共计 13427箱又 64包 。 此次文物迁徙
A.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 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
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D.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
9.自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 ,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 停滞 、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 。 这种状态的出现 ,主要取决于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 历史 第 2 页(共 6 页)】
A.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关系 B.社会制度与经济体制
C.中国的经济战略仍相对封闭 D.美国控制中国的企图 10.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人 一 个新的发展时期 。 这
个"新的发展时期"指
A.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 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汉谟拉比说:"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即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 ,命令我 …… 灭除
不法邪恶之人 ,使强不凌弱 ,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 、正义之神),昭临黔首 ,光耀大地 。"可 见 ,汉谟拉比旨在
A.建立公正社会 B.倡导宗教信仰
C.宣扬君权神授 D.缓和社会矛盾
12.公元前 334年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 ,吞并波斯 ,人侵印度 。 远征军中不仅有骁勇 善战的将士 ,还有不少工程师 、地理学家 、哲学家等专门人才 。 他们 一 边征战 ,一 边收集资 料 、绘制地图 ,与当地哲人交往 。 据此可知 ,亚历山大东征
A.造成希腊文化的断层 B.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融汇
C.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 D.凿通了亚欧之间的商贸通道 13.按照中世纪的法律观念 ,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 ,主人有权随意处置惩罚农奴 。 农奴除交纳地
租外 ,还须承担各种相关赋税 ,如婚姻税和继承税等 。 这个"主人"是
A.奴隶主 B.农奴主 C.罗马贵族 D.封建领主 14.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位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 ,并掌握东西方文明的交通线达数百年之
久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选项罗列了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其中错误的是 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 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促进东西方文化传播交流
15.一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人侵这 一 漫长的时期内 ,没有 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 。"这段话表明 ,古 代美洲文明
A.各自独立 ,相对隔绝 B.相互联系 ,不断交往
C.战争不断 ,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 ,相互交融 16.1518年 ,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你们 ,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
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人 ,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 ,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 ,给 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这说明欧洲人热衷海外探险的原因是
A.对金银财富的追求 B.对东方世界的好奇
C.拓展基督教的影响 D.开拓新市场的意愿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 第 3 页(共 6 页)】
17..教皇子午线"是 1493年 5 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 ,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 群岛以西 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 ,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为西班牙势力范围 ,以 东的一切土地为葡萄牙势力范围 。 这主要反映出
A.教皇权威受到威胁 B.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
C.利于自由贸易发展 D.各地区间联系加强
18.达 .芬奇在绘画时对人物外表和身体比例极为重视 ,他对身体各部
分之间的比例及部分和整体的比例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并要求画家 A
熟悉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以达到 比例的和谐(如图)。 材料可用来
B
说明
A.解剖学促进绘画的发展
B.绘画艺术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C.自然科学得到 自 由发展
D.达 .芬奇主导绘画发展方向
19.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 ,自 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而不被强 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旨在强调
A.法律约束人的行为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D.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20.《独立宜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 ,人具有不可剥夺
的生命 、自 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原则 。 这些原则来源于
A..人民主权"学说 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契约论 D..天赋人权"学说 21.下表所示为某时期英国棉纺织业和冶铁业生产率数据统计情况(以 18世纪初为 100计算)。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时间 棉纺织业 冶铁业
18世纪初 100 100
19世纪中期 30000 151200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2.1881年 2 月 22 日 ,马克思在给多梅拉 . 纽文胡斯的 一 封信中 ,重申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 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 ,也不可能是社会 主义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 B.实际参考价值有限
C.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 第 4 页(共 6 页)】
23.1885年 2月 ,美国 、比利时等 15个国家经过会谈达成了协定 ,协定中的共识包括:占领非洲沿 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其他国家 ,同时保证其他国家的现有各项权利不受损害 。 这次会议
A.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发展 B.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C.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形成 D.捍卫了 自 由贸易的原则 24.20世纪初 ,亚洲各国先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这是 一 场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进行的革命运动 ,被列宁称为.亚洲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新的历史条件是亚洲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社会危机的推动
C.先进思想的传播 D.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 令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男共 52分 ,
2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 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 自称 ,无贵贱之分 ,秦灭六国后 ,定为皇帝 自称 ,他人禁止使用 , 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 , 因秦始皇名政 ,下令改正月为 端月 ,
—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 日 :"自今已来 ,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 ,皆朕 一 人亲理 ,无可旁贷 ,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 ,则 断 可不行 , 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 自 断制 ,,
— 摘 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 ,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 ,参与国 家大事决 策 ,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 ,佐天子 ,总百官 ,治万事 ,其任重矣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 ,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 。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 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0分)
26.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 一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 , 早在 14世纪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 , 彼特拉克第 一 个提倡人文主义 ,主张摆脱神 学迷信的控制 ,人文主义主张人性崇高 、个性解放;要求民主 ,反对教会的控制;强调人道 , 反对神道 ,在人文主义者看来 ,好的人应该是人性 自 由 、富有知识 、人格高尚 、衣着华美 、生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 第 5 页(共 6 页)】
活优越 、文质彬彬 、兴趣广泛,等等,总之是十分有品位 。 当 然这在那时是非常革命的,是对 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的挑战与批判 。 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17世纪更出现 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 自 由和个性 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 一 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 二是提高到 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 一 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 像经济 自 由 、人权 自 由 、政治平等 、议会制民主 、三权分立 ..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 国 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
— 上述材料均摘编 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得以传播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8世纪晚期欧洲人文主义的内容 。(10分)
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 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 。 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 生产工具的改变 ..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 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 。 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 机械运动 。 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 一 类行业 。 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 教育的技工作出的 :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 自 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 .. 蒸汽 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 一技术变革 。
— 摘编 自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商品的输出 ,积累 了 大量资金 。 在此基础上 19世纪末开始了 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在规模 、深度 、影响上要比第 一 次工业革命大得 多 。 它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 、电磁学 、化学的突 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 的兴起 。 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 构复杂,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迅速发展 , 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 。
— 摘编 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特点 。(10分)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 第 6 页(共 6 页)】云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统一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伯禽受封的人民中包括股人氏族和周人氏族,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强化不同氏族间的融合,从而维护社会
稳定,故选B:殷人氏族和周人氏族是不同的氏族,所以谈不上血缘认同,排除A;这样的做法不一定能实现
氏族平等,排除C:材料内容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2.C材料体现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尚书省的权力,最后形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
为三,加强皇权,C正确,B排除;汉武帝时期设置内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A排除;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一
直处于斗争之中,D排除。
3.A材料“宋朝皇室南迁,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强调的是政治重心南移对经
济重心南移的影响,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通,排除B项;C项属于夸大地理环境的作
用,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4.A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
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故A正确。
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
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因此根据材料中日军的位置和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黄海海
战主要是中日海军的对抗,排除A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届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D项。
6.C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因此孙中山有此感慨,选项C正确: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1911年,排除A:清朝
覆灭与“创举”不符,排除B:须布首部宪法和“变局”不符,排除D。
7.D根据材料“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中的“会”指的是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
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主张国共合作,排除A;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排除B:C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排除。
8,D1933年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次文物迁移使大量文物避免了战乱的破坏,保护了
我国的文物,D项正确:这次迁移是为了保护文物,不是调整中国的文化格局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更不是为
了满足新生活建设运动的文化需求,排除ABC三项。
9,A由材料“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
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可知中美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关系,故
选A项:由“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可知国家关系并不是取决于社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外交
关系,这不是“经济战略”导致的,排除C项:美国控制中国的企图已经失败,排除D项。
1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促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中共十四大明确
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
确: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应该是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排除A项;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要早于1992
年,排除B项;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属于对外开放,与材料的经济建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由材料中“安努(即天神)”“恩利尔(即大地和空气之神)”“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可知,汉漠拉比借
助神权来强化君权,以论证其权力是神授予的,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符。
12.B
13.D农奴隶属封建领主,向封建主交纳地租等各种赋税,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封建领主,故选D:ABC项不
符合题意。
14.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的主要商路,使欧洲商人被迫开辟新的航路,故A正确,
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崛起与西欧商品价格暴跌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曾
统治巴尔干半岛,其民族、宗教政策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地跨亚非
欧三洲,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5.A根据材料信息“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说明古
【高一期中统一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