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8 16:47: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田东期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2.(2018七下·柳北期末)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3.(2018七下·七星期末)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2018七下·惠城期末)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重视人才 C.勤于政事 D.善于纳谏
5.(2018七下·潮阳期末)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汉武帝 B.成吉思汗 C.唐太宗 D.唐玄宗
6.(2018七下·常熟期中)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7.(2018七下·湛江期中)“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杜如晦
8.(2018七下·湛江期中)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9.(2018七下·湛江期中)《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  )
A.是唐高宗的皇后
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10.(2018七下·雅安期中)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的是(  )
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1.(2018七下·成都期中)有学者评价某一统治者“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3.(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贞观之治 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14.(2018七下·东区期中)他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也很善于发现人才。起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朝政充满朝气,他的统治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15.(2018七下·东区期中)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七下·田东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日:“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 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列举两位他在位时用的贤人。
(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4)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
17.(2018七下·乐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18.(2018七下·成都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户数(单位:万户)
贞观末年 300
武周末年 615
开元末年 841
(1)材料中“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指哪位统治者?
(2)据材料,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选拔人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故答案为B。
【点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这点。
2.【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第一子目女皇武则中的内容:“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可知,A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依据“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可知,B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依据“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可知,D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C选项表述是错误的,唐朝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是唐玄宗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武则天有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评价武则天。
3.【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治”。故答案为C项。开皇之治是隋朝初年,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开元盛世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开元盛世的影响和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对于当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皇帝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纳谏,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但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牢记题干材料要表达的意图,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朝皇帝唐太宗的民族关系政策的内容, 教材中均有所介绍,难度偏低。
6.【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题文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反映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的思想。
B项重视农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7.【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可知,上述材料中的“朕”指的是唐太宗,他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被唐太宗认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魏征,他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赏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本题难度不大。
8.【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贞观长歌》”可知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建立唐朝的是李渊。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武则天的评价”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对武则天的评价。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中的人物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选项A正确。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答案B、D正确。
C项“导致唐朝由盛而衰”说法错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女皇武则天以及学生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的信息便可得知该人物为武则天,考查的内容较为简单,属于识记类的考点。
11.【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人物类,考察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依据材料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中间的统治者为武则天。
12.【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察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年号所对应的皇帝,开元是玄宗的年号,可直接选出答案。
13.【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A项创立皇帝制是秦始皇;B项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D项设宣政院管理吐蕃的皇帝是元世祖;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察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年号所对应的皇帝,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可直接选出答案或者直接排除与唐太宗无关的其他选项。
14.【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B项符合题意;
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成为“文景之治”,A项不合题意;
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被称为“开皇之治”。C项不合题意;
唐太宗年间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社会繁荣昌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查学生对唐代开元盛世的了解,需要考生对开元盛世有详细的了解,知道姚崇、宋璟是哪位皇帝的臣,是本题解题的突破口。
15.【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文学成就。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唐朝的历史记载。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人物类,主要考察唐朝有关唐太宗的文学资料,考生排除无关选项即可,文成,魏征都是唐太宗时期的人,贞观是他的年号;所以无关的就是《史记》(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一本书。
16.【答案】(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3)不同意。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
(4)原则: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生产力标准。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的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所以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依据材料二“当择贤人而用之”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唐太宗时期用的贤人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其中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依据题干,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不同意这种观点,结合课本所学,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
(4)依据前面的材料,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任用贤才。得出:古代帝王应遵循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要看帝王统治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民的生活是否提高,还要看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当时在位的皇帝、贞观之治的表现。
17.【答案】(1)唐太宗。
(2)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3)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观察图片根据所学可知,该人物是唐太宗。
(2)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3)如果我是唐宪宗,听到崔群的话后会感触很深,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2)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3)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唐朝经济,政治,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8.【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2)户数在不断(持续)增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中“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指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2)第一问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字“300”“615”“841”可知,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在不断(持续)增长。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武则天在位时,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不断(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点评】(1)历史人物类,主要考察唐代皇帝的年号,属于基本知识,考生需对应准确,较为容易。
(2)历史原因类,考察唐朝各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首先从材料中得出规律进一步分析,注意是根本原因,就需要考生从大的方面入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户数增加提供保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田东期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选拔人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故答案为B。
【点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这点。
2.(2018七下·柳北期末)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第一子目女皇武则中的内容:“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可知,A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依据“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可知,B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依据“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可知,D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C选项表述是错误的,唐朝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是唐玄宗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武则天有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评价武则天。
3.(2018七下·七星期末)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治”。故答案为C项。开皇之治是隋朝初年,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开元盛世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开元盛世的影响和意义。
4.(2018七下·惠城期末)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重视人才 C.勤于政事 D.善于纳谏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对于当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皇帝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纳谏,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但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牢记题干材料要表达的意图,本题难度适中。
5.(2018七下·潮阳期末)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汉武帝 B.成吉思汗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朝皇帝唐太宗的民族关系政策的内容, 教材中均有所介绍,难度偏低。
6.(2018七下·常熟期中)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题文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反映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的思想。
B项重视农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7.(2018七下·湛江期中)“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杜如晦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可知,上述材料中的“朕”指的是唐太宗,他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被唐太宗认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魏征,他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赏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本题难度不大。
8.(2018七下·湛江期中)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贞观长歌》”可知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建立唐朝的是李渊。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本题难度适中。
9.(2018七下·湛江期中)《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  )
A.是唐高宗的皇后
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答案】B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武则天的评价”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对武则天的评价。本题难度适中。
10.(2018七下·雅安期中)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的是(  )
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中的人物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选项A正确。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答案B、D正确。
C项“导致唐朝由盛而衰”说法错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女皇武则天以及学生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的信息便可得知该人物为武则天,考查的内容较为简单,属于识记类的考点。
11.(2018七下·成都期中)有学者评价某一统治者“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C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人物类,考察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依据材料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中间的统治者为武则天。
12.(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察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年号所对应的皇帝,开元是玄宗的年号,可直接选出答案。
13.(2018七下·成都期中)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贞观之治 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A项创立皇帝制是秦始皇;B项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D项设宣政院管理吐蕃的皇帝是元世祖;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察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年号所对应的皇帝,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可直接选出答案或者直接排除与唐太宗无关的其他选项。
14.(2018七下·东区期中)他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也很善于发现人才。起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朝政充满朝气,他的统治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B项符合题意;
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成为“文景之治”,A项不合题意;
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被称为“开皇之治”。C项不合题意;
唐太宗年间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社会繁荣昌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历史时期类,考查学生对唐代开元盛世的了解,需要考生对开元盛世有详细的了解,知道姚崇、宋璟是哪位皇帝的臣,是本题解题的突破口。
15.(2018七下·东区期中)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文学成就。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唐朝的历史记载。
故答案为:C。
【点评】历史人物类,主要考察唐朝有关唐太宗的文学资料,考生排除无关选项即可,文成,魏征都是唐太宗时期的人,贞观是他的年号;所以无关的就是《史记》(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一本书。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8七下·田东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日:“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 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列举两位他在位时用的贤人。
(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4)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
【答案】(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3)不同意。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
(4)原则: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生产力标准。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的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所以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依据材料二“当择贤人而用之”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唐太宗时期用的贤人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其中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依据题干,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不同意这种观点,结合课本所学,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
(4)依据前面的材料,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任用贤才。得出:古代帝王应遵循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要看帝王统治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民的生活是否提高,还要看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当时在位的皇帝、贞观之治的表现。
17.(2018七下·乐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答案】(1)唐太宗。
(2)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3)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观察图片根据所学可知,该人物是唐太宗。
(2)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3)如果我是唐宪宗,听到崔群的话后会感触很深,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2)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3)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唐朝经济,政治,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8.(2018七下·成都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户数(单位:万户)
贞观末年 300
武周末年 615
开元末年 841
(1)材料中“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指哪位统治者?
(2)据材料,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2)户数在不断(持续)增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中“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指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2)第一问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字“300”“615”“841”可知,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在不断(持续)增长。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武则天在位时,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不断(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点评】(1)历史人物类,主要考察唐代皇帝的年号,属于基本知识,考生需对应准确,较为容易。
(2)历史原因类,考察唐朝各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首先从材料中得出规律进一步分析,注意是根本原因,就需要考生从大的方面入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户数增加提供保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