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09:43:15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共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在生物共同进化中起决定作用
B.生物的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群落中
C.大型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
D.草原兔子的抗病力与某种病毒的感染力都会随进化增强
【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并非决定生物的共同进化,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生物群落中,还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
C、大型捕食者对猎物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使之能更加的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共同进化,C错误;
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得彼此更加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
2.(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同步训练)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必然联系,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3.(2020·银川模拟)地球上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过度放牧可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C.猎豹追捕斑马会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
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有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目较多的猎物,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
B、过度放牧超过草原承载量,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B错误;
C、猎豹追捕斑马会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C正确;
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有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2020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C.“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A不符合题意;
B.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B不符合题意;
C.“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物变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不是受环境影响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5.(2019高二上·延安期中)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
C、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C正确;
D、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共同进化指单个物种不会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可以不断进化和发展;
3、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导致同一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久而久之,这些差异保留在一些种群中,差异就可能变得显著;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7.(2017高一下·徐州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化石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答案】A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化石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以及共同进化的概念。
8.(2020高一下·大庆期末)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昆虫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了(  )
A.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生存斗争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有利变异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错误;
B、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9.(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分析】1.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0.(2020·泰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
B.达尔文摒弃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千姿百态的物种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B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理论随着人们的争论和深入研究不断发展,由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再到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因此生物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发展,A正确;
B、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因此千姿百态的物种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1.(2020高三上·中山模拟)下列有关于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A
【知识点】诱变育种;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A、共同进化既发生于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诱变育种通过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因而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不符合题意;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只代表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故不意味着产生新物种,C不符合题意;
D、基因工程与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生物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标志(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2.(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共同进化
【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错误;
B.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高山上低温诱导的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但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
C.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C错误;
D.共同进化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的过程,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3.(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答案】C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B正确;
C、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4.(2019高二下·宣城期末)使用农药来防止红铃虫,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红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生物与周围的无机环境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由于农药的使用,红铃虫开始出现抗药性突变
D.由于获得性遗传,红铃虫的这种抗药性会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根据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该农田中红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B正确;
C、农药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将红铃虫中的抗药性突变个体选择出来,C错误;
D、由于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存在遗传和变异,红铃虫的这种抗药性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1、自然选择决定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因此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基因频率的改变代表生物的进化。2、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3、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5.(2018高二上·抚顺期末)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名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不符合题意;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C不符合题意;
D.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着 相对性状。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据此答题。
二、综合题
16.(2018·全国Ⅰ卷)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1)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像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方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光合作用同化的光能)。
17.(2020高一下·海淀期末)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   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   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   。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   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   的结果。
【答案】(1)短喙;自然选择
(2)下降;薄
(3)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1) 平底金苏雨树的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平底金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下降。对无患子科植物而言,果实的果皮较薄的植物更容易延续后代。 (3) 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物种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2020高二上·洮南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
【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基本单位
(3)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
(4)遗传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蜥蜴原种经X环节后产生不同性状,X是指突变,经Y环节后有利性状保存,不利性状淘汰,Y是指自然选择。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多样性。
故答案为:(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 种群基本单位 (3) 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 (4) 遗传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自然选择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共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在生物共同进化中起决定作用
B.生物的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群落中
C.大型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
D.草原兔子的抗病力与某种病毒的感染力都会随进化增强
2.(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同步训练)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3.(2020·银川模拟)地球上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过度放牧可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C.猎豹追捕斑马会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
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有利
4.(2020高二上·洮南月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C.“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5.(2019高二上·延安期中)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2017高一下·徐州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化石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8.(2020高一下·大庆期末)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昆虫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了(  )
A.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生存斗争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有利变异的结果
9.(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0.(2020·泰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
B.达尔文摒弃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千姿百态的物种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11.(2020高三上·中山模拟)下列有关于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12.(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共同进化
13.(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14.(2019高二下·宣城期末)使用农药来防止红铃虫,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田中红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生物与周围的无机环境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由于农药的使用,红铃虫开始出现抗药性突变
D.由于获得性遗传,红铃虫的这种抗药性会遗传给下一代
15.(2018高二上·抚顺期末)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名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二、综合题
16.(2018·全国Ⅰ卷)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7.(2020高一下·海淀期末)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   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   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   。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   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   的结果。
18.(2020高二上·洮南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并非决定生物的共同进化,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生物群落中,还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
C、大型捕食者对猎物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使之能更加的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共同进化,C错误;
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得彼此更加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
2.【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必然联系,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目较多的猎物,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
B、过度放牧超过草原承载量,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B错误;
C、猎豹追捕斑马会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C正确;
D、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有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A.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A不符合题意;
B.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B不符合题意;
C.“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物变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不是受环境影响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5.【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
C、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C正确;
D、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共同进化指单个物种不会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可以不断进化和发展;
3、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导致同一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久而久之,这些差异保留在一些种群中,差异就可能变得显著;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7.【答案】A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化石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以及共同进化的概念。
8.【答案】B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错误;
B、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9.【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分析】1.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0.【答案】B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理论随着人们的争论和深入研究不断发展,由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再到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因此生物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发展,A正确;
B、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因此千姿百态的物种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1.【答案】A
【知识点】诱变育种;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A、共同进化既发生于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诱变育种通过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因而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不符合题意;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只代表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故不意味着产生新物种,C不符合题意;
D、基因工程与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生物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标志(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2.【答案】D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错误;
B.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高山上低温诱导的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但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
C.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C错误;
D.共同进化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的过程,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3.【答案】C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B正确;
C、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4.【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根据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该农田中红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B正确;
C、农药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将红铃虫中的抗药性突变个体选择出来,C错误;
D、由于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存在遗传和变异,红铃虫的这种抗药性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1、自然选择决定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因此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基因频率的改变代表生物的进化。2、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3、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5.【答案】D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不符合题意;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C不符合题意;
D.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着 相对性状。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据此答题。
16.【答案】(1)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像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方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光合作用同化的光能)。
17.【答案】(1)短喙;自然选择
(2)下降;薄
(3)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1) 平底金苏雨树的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平底金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下降。对无患子科植物而言,果实的果皮较薄的植物更容易延续后代。 (3) 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物种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基本单位
(3)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
(4)遗传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蜥蜴原种经X环节后产生不同性状,X是指突变,经Y环节后有利性状保存,不利性状淘汰,Y是指自然选择。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多样性。
故答案为:(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 种群基本单位 (3) 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 (4) 遗传
【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自然选择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