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吃水不忘挖井人 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0 08: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内容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月 日
教材与学情 分析 本课讲的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解决了沙洲坝乡亲们的吃水难题,沙洲坝乡亲们非常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永记毛主席的恩情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伟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才能懂得珍惜。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距离孩子们很远,孩子们很难了解毛主席,教学前我们可引导孩子们读一些毛主席的故事,了解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面对沙洲坝乡亲们的吃水困难要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让孩子对毛主席产生崇敬之情的根源,也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根本。
教学 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笔画横折弯。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教学 难点 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 过程 师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2个字。 2.通过想象说话、创设情境等方式,体会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 3.初步培养根据问题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字谜导入,连读词语 1.同学们,老师想让大家猜个字谜:一个字,八个头,里面有水不外流(井),出示“井”的图片。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井有关的故事,出示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学生如果对课题中的吃水有疑问的话,解释“吃水”就是“喝水”的意思)课题中有几个字?(7个),有几个词?(3个),读一读这三个词,在读课题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 3. 课题中有一个“忘”字,这个字小朋友们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其实我们认识它的一部分,那就是“心”,而在这里“心”跑到了底下,这个偏旁我们称之为“心字底”,当“心”跑到左边的时候就变成了“竖心旁”。你能给“忘”组组词吗?(忘记、难忘……)现在老师想要给和大家玩个变形游戏,不知道变成这个样子你还认识吗?如果“田”字跑到了“心”的上面叫做?如果“今”字跑到了“心”字上面又叫?(思、念)学生朗读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这三个字之间还有点微妙的关系呢!老师把他们用一句话来记就是:因为思念你,所以把你放在心上,不忘记。 4. 再读课题,教师板书 板块二:整体感知,字图衔接 学习活动一:借助朗读小提示,学习第一段 1.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请三位小朋友帮助老师读读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正音,出示朗读小提示一:遇到标点,停顿符号停一停。 2.出示第一段,全班朗读,读完第一自然段,找找一共有几个地名并圈出来. 出示词语:江西、沙洲坝、瑞金城。请学生朗读词语,生熟读词语. 出示第二个朗读小提示:词语连读读熟练 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再去读第一段,句子要读流利。 出示江西、沙洲坝、瑞金城的图片,再次读词语。 3.而且老师要告诉大家,这是发生在很久之前的故事,你能不能在读的时候像讲故事一样去读呢? 出示第三个朗读小提示:像讲故事一样读。 学生朗读,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读得真不错,不知道第二段你们还能不能读得像第一段这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活动二:学习第二段,了解挖井原因 抽读学生,出示词语:乡亲(乡亲们)、毛主席、战士。 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找一找毛主席。介绍毛主席(名叫毛泽东,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之一),让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毛主席”。 相机教学主:“主”上的一点很调皮,有的时候它会消失不见不见,就变成了(王),有时它会跳到里面就变成了(玉),所以大家在写字的时候可要仔细观察这调皮的一点。 3.(1)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乡亲们和战士挖井?锁定“很远”(累,艰难,不方便) (2)创设情境,提问: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说话: 夏天到了,烈日当头照,乡亲们去挑水,一路上满头大汗,但还是艰难地挑着水。 冬天到了,风呼呼地刮着,乡亲们去挑水,一路上 。 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需要翻过 ,一路上 。 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还需要 ,一路上 。 (3)指导朗读。在读“很远”的时候要把艰难、劳累的感觉读出来,把这种感觉放到故事中,能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形象!你们试试看。 4.回到图片,图片上毛主席在干什么? 出示: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1)请学生读读这句话,把“挖井人”圈出来。 (2)学生反馈“毛主席、战士、乡亲们”。 (3)教学生字“战”。 ①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小结:“战”是戈字旁。“戈”指的是兵器。拿着兵器上战场的人就是——战士。 ③学生“开火车”认读“战士”。 (4)通过比较,理解词语“带领”。 ①出示句子: 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就挖了一口井。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引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②教师小结:“带领”就是“带着、领着”的意思,是毛主席带着战士和乡亲们去挖井。 (5)启发思考: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关心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解决困难。 (6)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这种感受。 5.回归整体,齐读第二自然段。 板块三:直击重点,落实写字 出示“吃、叫、主、住”四个生字。 (1)观察“吃、叫”。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且都是左右结构。发现两个字的“口”位置略有差异,关键笔画“吃”里的“横折弯钩”和“叫”的“竖提”在竖中线上。 教师范写“吃”字,学生书空。 学生写字,教师评价。 观察 “主、住”。 预设:都有“主”,“主”的点在竖中线上,观察三横的距离和长短。“住”中因为有单人旁,所以“主”要写小一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写字,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主、住、江、没、以”5个字和笔画横折弯。 2.通过想象说话、情景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情。 3.通过生生合作、全班互评等方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词语,回顾前文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村子 乡亲 战士 吃水 毛主席 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要挖井?挖井人是谁?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板块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情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自从有了这口井,乡亲们吃水可就方便多了。 出示句式:当 时,乡亲们想到了 。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理解“时刻想念”。 (1)教师引导:当沙洲坝的老百姓们吃到井里的水时,他们总会想到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毛主席,这种想念就是时刻想念。 (2)学生“开火车”认读短语。 4.指导朗读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引导学生读出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5.齐读第三自然段。 板块三:整体回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全文。 2.请学生挑战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3.指名讲一讲,全班点评。 板块四:复习词语,书写练习 1.结合课后练习,认读词语。 2.指导书写“江、没、以”。 (1)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字,从结构、宽窄、高低中发现3个字的异同。 (2)教师范写“没”。强调右半边的第二笔——横折弯,注意与横折弯钩的区别。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带领 挖井————爱人民 乡亲们 立碑 刻字————爱戴领袖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听。 拓展作业: 拓展阅读:《毛主席在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