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纸笔插》教学设计
本课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是四年级下册第二个单元第5课,该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的好朋友。本单元将以这个为基点,结合《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设计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和题材紧靠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丰富和强化生活经验的同时,进行废物妙用的综合性探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的纸笔筒制作,是采用纸质设计和手工制作的。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思维和设计意识。利用废旧纸皮或卡纸变成纸笔筒,再进行美化、装饰成笔筒,老师只是充当配角,学生是主体,老师讲解制作的难点(怎么粘?怎么贴?怎么插?怎么接?),设计的美观,利用板书知识,并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四年级刚接触造型,做一个立体的造型笔筒,可能有些难度,因为学生以前都是画平面的,一种思维的转变,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范作,照片,多一些直观示范,利用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立体思维空间的知识,感知纸插笔的造型及色彩运用并学习纸插笔设计制作的方法,制作一个纸笔插。制作技能主要是:粘贴、折叠、插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范作,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纸笔插的艺术趣味及特点,造型与装饰的设计,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创造性地完成简单的纸笔筒的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纸笔插,从中培养动手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立体空间思维的转变,掌握粘贴、插接、折叠等方法,制作一个纸笔插。
【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怎么样利用粘贴、插接、折叠做出立体空间的纸笔插?
【教学准备】:
教师:
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
卡纸、胶水。
学生:
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古代除文房四宝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品......
生:书桌、笔架、笔插.....
师:你们真的很棒,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制作简单的纸笔筒。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然后导出课题,开门见山,直接明了。)
二、 感受与欣赏:(5分钟)
师:播放古代笔插的直观图片,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
师:1、介绍笔插的来源(唐代)
2、欣赏观察 将六幅比差作品分类,你会怎样分?
生:讨论(古代、现代)
师:从造型、颜色、材质说一说古今比差的不同?
师:小结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现代笔插造型奇特、颜色艳丽、材质多样!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制作的情景中,感受气氛,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欣赏图片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为了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三、 学习新课(老师示范):(7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来给你们的笔制作一个纸笔筒吧。
生:好啊,有了纸笔筒我的笔就不会找不到了。
生:好,好,好,我想做耶。
生:好啊,我自己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纸笔筒了。
探究知识一:
如何让一张平面的卡纸变立体?
(折、卷、揉)
一纸成型法
探究知识二:
一纸成型法制作的简单的几何形体运用哪些装饰手法可以变的有趣?
(画、剪、贴)
探究知识三:
怎样可以让笔插变得容量大有稳固?
(组合粘贴成型法)
探究知识四:
请小小研究员来研究插接法是增氧制作的?
(组合插接成型法)
师:示范后提问,除了老师现在这种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同学们可以自主去制作。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手工制作,多种形式,自主设计:(20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纸笔筒吧。
作业要求:
每一个人制作一个纸笔筒,要求是手工制作,立体空间,形式多样,自主设计,色彩美观和谐。制作材料必须是纸质,卡纸、色卡、纸皮等。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表现方法,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动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五、展示交流:(5分钟)
师:对展示完成的纸插笔作品,启发学生围绕“同学的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时是哪里”对作品造型、色彩、材料运用进行大胆评价。
生:同学相互评价,说一说对作品看法,评一评同学纸插笔有趣在哪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有所收获
师:教师作出有针对性、鼓励性的评价及表扬。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六、课后拓展:
给学生一个课后联想,把生活中其他没有的废旧物品加以整理设计并制作其他形式的笔筒。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力。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拓展,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在备岭南版课程标准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个单元第5课时,我有意识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造型能力,而且他们思维活跃,对待事物特别感兴趣,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本课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智能储备和生活经验。
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主体于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以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生为本,精彩纷呈,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美术课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