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1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2.《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3. 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4.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5.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6.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7.题7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8.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
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9.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10.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 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1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如明显。由此可知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12.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的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3. 如题13表可见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题13表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14.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15.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16.如题16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 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题16表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17.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18.如题18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19.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1999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18年达120家,其中国有企业有83家,约占70%。这表明
A.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20. 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A.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1.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22.题22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
C.人们的物质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辉
23.有学者认为,美洲人的生活原本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变化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列强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运动 D.世界市场形成
24.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5.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26.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这反映出杰斐逊
A.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主张用革命方式解放黑人奴隶 D.对奴隶制的危害认识不足
27.题27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1884年 《町村会法》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1890年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题27表
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28.如题28表可知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 (单位:千万英镑)
时间 国别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29. 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30.1990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
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6分,共40分。
3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4分)
材料二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3分)
材料三 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3分)
32.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评述 文献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 《民众的大联合(三)》(1918年3月)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这两篇文献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人民日报》纪念辛亥革命社论
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
1981年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孙中山先生 未竟的革命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提出,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现在这一任务还未完全实现。”
1991年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继承……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计前嫌,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1年 “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2011年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4分)
33.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历史记忆,堪称一座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传说,罗马城由战神马尔斯的两个儿子在公元前753年建立。它见证了古罗马文明的辉煌。 万神殿 罗马大竞技场
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 佛罗伦萨远眺 但丁像
柏林是一个充满众多历史记忆的现代城市,可以促使世人深刻反思历史。 燃烧中的国会大厦 柏林墙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6分)
材料二 巴黎第一批博物馆
成立时间 名称 馆舍 馆舍类型
1792 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 皇室
1793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 皇家医院植物园的花园 皇室
1794年 艺术与工艺文物馆 圣马丁皇家隐修院 皇室
1795-1816年 法国历史博物馆 小奥古斯丁修道院 宗教
1806年之前 军事博物馆 圣托马斯达奎因教堂 宗教
——摘编自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识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6分)
材料三
西安部分博物馆资源
老子墓 扁鹊墓 阿房宫遗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汉长安城遗址 董仲舒墓唐长安城遗址 大唐西市遗址 大雁塔大明宫遗址 西安碑林红二十五军革命会议旧址 西安事变旧址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自拟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 说明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A B A D B B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D A D C B A C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A D A C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6分,共40分。
31.(1)民族:匈奴,乌丸,鲜卑。(2分)原因:北方民族内迁,与汉人交融;西域人容貌不易改变,故保留“胡”名。(2分)
(2)唐代;高鼻,深目,紫髯(多须);胡人;西北。(3分)
(3)民族交融加深,隔阂与偏见减少,“胡”“汉”观念逐渐淡薄。(3分)
32.(1)不足之处:缺少民众的联合;没有发动农民。(2分)时代背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国民大革命推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2分)
(2)主张:实现祖国统一。(2分)努力: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达成“九二共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4分)
(3)成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4分)
33.(1)示例1:罗马城
理由:罗马城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共和制和元首制等古典政治成果及《十二铜表法》诞生的地方;也是古罗马神话、建筑等艺术成就集中展示的舞台。(6分)
示例2:佛罗伦萨
理由:14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工商业有一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兴起。(6分)
示例3:柏林
理由: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策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中心;是美苏冷战的前沿。(6分)
(2)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取消封建特权,为传播公众文化创造条件;将宫殿、教堂等场所设为博物馆,征收、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有利于传播自由、民主、平等思想。(6分)
(3)示例1
资源:老子墓;董仲舒墓
主题:华夏精神故乡(2分)
说明: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顺应自然等思想影响深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道思想在此汇流,引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2分)
示例2
资源:汉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
主题:汉唐都市气象(2分)
说明:汉、唐两个大一统王朝均定都长安;长安城气势恢宏,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集中展示了汉唐盛世的文明成就。(2分)
说明:符合题意给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白居易《西凉伎》
唐代胡人俑(甘肃庆城穆泰墓出土)